游仙区小枧镇(游仙融媒供图)
8月28日,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游仙区专场,游仙区有关负责同志围绕“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游仙高质量发展”介绍了相关情况。
“当前的游仙,正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发布会上,游仙区委副书记、区长罗盛军具体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人才招引、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六个方面作介绍,展现游仙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的新突破。
以创为引 在协同中做好创新大文章
当前,国家战略在绵阳交汇叠加,国家试验在游仙生根发芽,作为中国(绵阳)科技城主城区的游仙如何应势而为推动科技创新走在前列?如何在创新引领上担当使命、寻求突破?
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1家,国省重点实验室8家、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国省创新平台超50家,汇聚各类人才近10万人……这是游仙坚定不移落实“创新引领”所交出的生动答卷。
近年来,游仙把科技作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围绕做好院地融合、联动、共赢这篇文章,组建了22个区级领导牵头的服务院所专班,全力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解决院士专家关键小事、发展大事200余项。
同时,游仙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成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子技术研究院等55个国省级创新平台,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成功转化落地,大尺寸仿鸵双足机器人等核心产品填补国内空白,X射线FLASH放疗射线源研究入选省“十大科技进展”,市“十大科技进展”榜单中一半来自游仙。
罗盛军介绍道,“目前,游仙有效发明专利3952件、居全市第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发展动能强劲澎湃。”
此外,为加快构建“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三年来,游仙赴知名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45场,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邀请45名院所人才加入“双招双引”专家库,建成省级人才创新创业基地5个。
“来游仙,和科学家们做邻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
以实为基 在产业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产业经济加速崛起,“智改数转”活力迸发……眼下的游仙,工业发展活力澎湃,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持续吹响。
近年来,游仙始终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76。6%,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6%,新一代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现代服务业在这里得到多元发展:小枧湿地公园、芙蓉花溪旅游环线成为热门打卡地,东原城、孔雀城等商圈夜市满满“人间烟火气”,“芙蓉四季”文旅系列活动“焕新破圈”。
同时,游仙区大力实施“三品(品种、品质、品牌)”工程,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三年推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达10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39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游仙优品”走向全国。
壮大新质生产力的背后,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作为全省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游仙创新实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等自主改革事项70项,探索总结出土地大托管、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一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经验。
“我们秉持开放发展理念,‘井字形’对外大通道初步形成,全面建成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与深圳市南山区、成都市新都区等地合作不断深化,承办了中国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等行业交流盛会,组建产业投资基金5只、规模近40亿元,三年来引进项目72个、签约金额532亿元,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阔。”罗盛军表示。
以民为本 用行动力让老百姓幸福“升温”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对此,游仙始终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三年来超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
就业创业服务持续优化——线上人力资源产业园、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全市首个零工爱心驿站、首个退役军人创业园建成运营。
城区面貌不断改善——三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894套、老旧小区改造77个。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新建、改扩建富乐二小等学校15所、新增学位1。1万个;建成3个区级医疗中心、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一批惠民政策,发展温度、幸福质感更加可感可及。
此外,游仙扎实推进生态护岸、河岸缓冲带及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三年新建口袋公园11个,芙蓉溪成为全省首条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河流,“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踏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节拍,游仙步履铿锵。
罗盛军表示:“当前,游仙正加快建设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一体的涪江科创港,推动核医药、激光装备入选全省新赛道产业,高水平建设越王楼片区、芙蓉片区等6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得更有力量、更见神采、更显底气。”
1 作为绵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重要承载地,游仙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经验成效?
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源头的激活、创新资源的链接,政产学研用各主体全方位协同参与。发布会上,罗盛军介绍,全市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有11家布局在游仙,富集的科技资源,是游仙推进原始创新的底气和优势所在。
如何把握这份“底气和优势”?对此,游仙全力服务保障国防科研院所,织密院地联结纽带,组建区级领导牵头的“一对一”服务院所专班22个,量身定制“三张清单”,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0余项;全覆盖签订院地合作协议,23个科创项目加快落地,国家战略科技和地方产业发展实现“双向奔赴”。
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中间环节。当前,游仙协同打造创新转化平台11家,推进院所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政策驱动是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重要保障。游仙以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契机,出台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措施,助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近三年,游仙成功转化科技成果项目54个,实现产值26亿元。
“伴随科技成果转化的纵深推进,游仙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院地企联动更加紧密。”罗盛军表示,“近年来,游仙先后举办超级计算与数字智能大会、航空装备数智试验大会暨产业发展大会等行业高端论坛活动72场次,院士专家、领军企业代表等行业‘大咖’齐聚游仙,共话创新、共谋发展,游仙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加快转化为推动游仙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 今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游仙区在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方面,有哪些举措成效?
场景“上新” 文商旅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
发布会上,罗盛军表示:今年以来,游仙以“载体+活动”双擎驱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新的消费增长点加速构建。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9%;消费集聚区客流量同比增长47%,销售额同比增长34%。
一方面,紧盯商圈特色和消费群体,多元化打造消费场景。依托越王楼、富乐山、朝阳厂三线遗迹做优历史文化、国防科工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铁炉村乡村旅游场景,引入以汉唐文化为代表的越王楼琼楼雅乐新业态,文化之美激发消费新活力。
另一方面,聚焦满足年轻人多样化消费需求,迷宫文化、AUV剧场、“游仙街有趣”等业态“花式上新”,夜间经济加速升温,东原桑林社区、百乐汇、沈家坝北街等地“烟火”升腾,绵阳新春灯会、QQ音乐巅峰音乐节、啤酒龙虾节引爆消费新热潮。
此外,游仙深化文商旅融合,引导开展促消费活动——
线下,塑造芙蓉四季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商旅活动68场;常态化举办迎春购物节等“家门口”促销活动,三届绵阳家博会累计销售额突破4亿元;发放千万元政企消费券,拉动消费3.8亿元。线上,举办了一系列电商促销活动,上半年全区累计开展直播5000余场,参与直播的商品网络零售量达190万件。
同时,组织13家本土企业、89种特色产品,开展“游仙优品”七进活动;参与“绵品出川”上海行、北京行,“绵品出海”越南行等“走出去”活动,签订购销协议20余亿元。
“我们将加快推动芙蓉汉城、越王楼、渔人码头等17个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和4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向市民朋友们充分展示游仙的烟火气、文艺范、年轻态和时尚感。”罗盛军表示。
3 产业园区是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是游仙高新区建成的第14年,当前该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如何?
园区提质 产业强基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推动游仙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游仙高新区始终坚持“又高又新”发展定位,着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发布会上,游仙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刚用三组词道出了园区的发展“秘诀”——
第一组词,是“产业基础实”。
成立于2010年5月的游仙高新区,2018年被评为省级高新区。当前,园区已形成以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为主导产业,以激光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为特色产业的“3+3”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度达91%,同时,正加快建设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三大特色园区,力争今年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
第二组词,是“发展后劲强”。
园区培育了一批成长性强、带动性强的企业,现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户、产值过50亿镇园之宝企业2户。近三年,园区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33个,签约金额超500亿元。
第三组词,是“营商环境优”。
一方面,园区通过高标准抓好“硬环境”提升,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纳力。另一方面,高质量抓好“软环境”优化,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推出“上门办理”“企业小管家”等特色服务,设立游仙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锚定‘科技创新主引擎、先进制造主阵地、新质生产力主力军’三大定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陶刚表示。
4 游仙区作为在绵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主要聚集地,在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上有哪些举措?
以才聚才 厚植沃土释放人才“强磁场”
发布会上,游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静表示,近年,绵阳新增3名院士全部来自游仙,“来游仙,和科学家做邻居”绝不只是一句口号。
究其原由——
一方面,游仙以真心实意服务人才,组建招才引智小分队上门引才,专班化服务大院大所,常态化开展书记、区长与院地企人才“面对面·周周见”交流活动,畅通院地人才沟通渠道。
另一方面,游仙用真金白银支持人才,近三年区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从10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兑现人才项目资金6817万元,有效保障人才工作高质量推进。
在游仙,院所人才溢出效应正不断放大。“我们深切感受到,引进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个创新团队,培育一个创新企业,甚至能带动一个创新产业。”李静深有感触。
当前,游仙大力推动以才引才、以才荐才、以才聚才的良性循环,截至2023年底,新增国、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600余名院所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游仙区创新平台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其中6名领军人才成功入选四川省“天府峨眉”“天府青城”计划。
同时,游仙率先在全市建成人才公寓综合体,提供可“拎包入住”人才公寓539套;设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来游求职者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还建成了科学城春蕾学校,解决院所人才子女就学需求。同时,打造了“富乐英才荟”人才活动品牌,以“一月一主题”的形式,举办学术交流、院地人才联谊等活动46场,让人才之间有更多交流平台。
5 游仙既是绵阳市主城区,又有大片区域属于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任务重大。那么,游仙区在发展镇域经济上有哪些做法成效?
“镇”兴有道 “一镇一策”提升辐射带动力
发布会上,游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响介绍了相关情况。一直以来,游仙坚持“强区必先强镇”理念,按照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实行“一镇一策”“一镇一业”。
例如,发挥石马镇紧邻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的优势,确定为工业类试点乡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并加强院地协同创新,规划布局了科技创新综合体“涪江科创港”项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石马镇也先后入围赛迪“2023年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镇和西部50强镇”“2024镇域经济500强暨中部100强、西部100强”。
同时,游仙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重要抓手,以镇为单位组建了集体经济联合总社,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盘活用好农村资源,集聚乡村人才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游仙实施的“引才回乡工程”,吸引了百余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技能人才回乡创业、到村任职,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去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92个,占比65.2%,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游仙被评为“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先行区”。
除此之外,游仙向被纳入全市乡镇抓产业促推高质量发展激励试点乡镇下放政务服务事项和县级行政权力146项,赋予自主招商权,积极对上争取,去年,试点镇共争取项目36个、资金5992.72万元。
6 今年初,四川省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在各地竞相推动“智改数转”的浪潮下,游仙区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智改数转 推动企业乘“云”而上提升质效
发布会上,游仙区副区长王俊介绍了有关情况。近年来,游仙先后支持雅化绵阳公司成功申报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等产业项目和尖端科技人才、菁英团队人才项目。
目前,雅化绵阳公司建立了“安全可控智能制造平台”,开发了“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系统”,生产流程感知率提升22%,年生产成本降低超1000万元,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大幅降低,被认定为工信部智能制造工厂揭榜挂帅单位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生产”试点示范单位,成为游仙区“智改数转”标杆企业。
不止于此,在游仙,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四川湖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启动“智改数转”,推动企业质效提升。
为了进一步引导全区制造业“智改数转”,激发企业“自愿转主动转”的动力,游仙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优化服务措施;落实专项资金,出台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政策;开展系列专题培训,邀请业内专家和国内知名企业分享典型案例,解决企业“智改数转”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
同时,协调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为全区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免费诊断,破解企业“不会改不会转”难题。
目前,已完成63家企业的诊断,力争到2026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0%,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00个以上。王俊信心满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降本、增效、提质等关键点,强化服务支撑,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承‘云’而上,借‘数’发展。”
(本版撰稿:记者 周钰 李媛媛)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