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四川绵阳仙海:绘就生态美、百姓富的文旅新画卷
发稿时间:2024-08-29 10:0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四川绵阳以东,有一个叫仙海的地方,这里风光旖旎、人文绚烂,沉香救母的故事流传千年。近年来,仙海区以“+旅游”战略,融合生态与文化,以“绵阳后花园”成功“出圈”,探索出一条地方文旅创新发展的路径,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

  8月,4000余名来自重庆、西安、成都、绵阳等地的音乐爱好者齐聚仙海区,参加在此举行的“让声音遨游太空”绵阳仙海第二届原创音乐季和“湿众星球”航天音乐嘉年华活动。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仙海区是“远方的美好”。沉浸在音乐中的西安游客李女士觉得“来得值”,她特地为此规划了7天行程,体验音乐季后,还跟朋友一同探访“李白故里”江油、梓潼两弹城景区等绵阳知名旅游“打卡地”。

  仙海区“+旅游”战略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旅体验,从音乐节到演艺项目、从夜游到体育赛事,都是深化文旅融合的探索。端午龙舟赛、风筝大赛、动力冲浪板联赛、环湖半程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更是令仙海区的人气持续高涨。

  “优质IP为文旅消费注入流量密码。”仙海区党工委书记陈政介绍,“我们今年策划了26场活动,涵盖文旅融合、城乡融合、数字经济和大健康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仙海区接待游客175.72万人次,尤其是举办端午龙舟赛的3天,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6.39%。

  对于绵阳市民而言,仙海区是他们不折不扣的“后花园”。每逢周末,人们便驱车前往被誉为“绵阳市马尔代夫”的仙海区亲水湾沙滩乐园,享受蓝天碧水和金黄沙滩带来的惬意。

  从海滩移步室内,主打亲子同游的绵阳首开喜来登酒店同样迎来旺盛人气。“周末全部满房,平日的入住率也达到了80%以上。”该酒店前台工作人员介绍,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加持下,丰富的亲子活动吸引了不少周边省区市的游客前来度假。

  仙海区正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据陈政介绍,20余年来,当地一直将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弘扬水文化作为重要课题,通过开展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等活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水资源开发的样板之一。

  雕塑、墙绘、文创雪糕……仙海不仅拥有四川省第一家国家水利风景区,更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在仙海,劈山救母、手持宝莲灯的沉香形象随处可见,为仙海旅游注入神话色彩。除此之外,当地还深挖三国文化、驿站文化、水文化等,为仙海打出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名片。

  形态逼真的传说人物、娇艳欲滴的桃花、湛蓝澄澈的天空……漫步仙海湖畔的游客发现,当地居民楼外墙正在披上彩色外衣,昔日单调的墙面瞬间“活”了起来。“一画一故事,一墙一风景。”仙海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钟国平介绍,墙体彩绘以沉香文化为主题,分六大篇章展现仙海人文魅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仙海沉香文化墙体彩绘已初具雏形,十分壮观。另一边,阿来书屋、拼格探索者元宇宙体验馆也在热火朝天地建设。

  同样在烈日下忙碌的,还有仙海苑里庭院餐厅负责人李鹏。招呼来往客人、安排推荐菜品,李鹏忙得不亦乐乎。“一年的营收大概200万元。”得益于区位优势和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李鹏创业成功,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带动了周边居民发展餐饮和住宿业,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靠水吃水”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数据显示,2023年,仙海区全年接待游客241.4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余元。

  仙海是绵阳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红绿”——李白故里、科技之城、熊猫家园三大文旅IP齐发力,绵阳按下了旅游发展的快进键,锚定打造成渝文化副中心和涪江流域文旅中心的目标,全力推进绵阳融合发展站上新台阶。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绵阳将着力打造文旅精品、做强科技文旅品牌,持续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根据当地近期出台的《绵阳市建设成渝文化副中心三年行动方案》,到2026年,绵阳的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旅游供给力、产业竞争力将显著增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以上。

  (原载2024年8月24日《中国文化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