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四川农村日报》刊发文章《年产值超4亿元 这颗猕猴桃有啥不一样》,以绵阳市安州区一颗猕猴桃如何发展成年产值超 4 亿元的大产业为主要报道内容,点赞绵阳抓好农产品的品质与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具体报道如下:
年产值超4亿元
这颗猕猴桃有啥不一样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一颗猕猴桃发展成年产值超4亿元的大产业要多久?绵阳市安州区给出的答案是25年。8月25日上午,第二届安州红阳猕猴桃文化旅游节暨电商营销节开幕式在安州区黄土镇如约而至。活动以农文旅融合为载体,通过电商直播、现场签约、特色展销等形式,扩大安州区红阳猕猴桃影响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活动背后,藏着当地政府持之以恒培育猕猴桃产业的秘诀:抓好品质与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
参加电商营销节的种植户将猕猴桃摆放整齐,现场销售。裴玉松 摄
良种+良技保证产出品
眼下,在黄土镇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猕猴桃。早在1999年,安州区第一棵猕猴桃便在原乐兴镇(现划归黄土镇管辖)种下。如今安州区猕猴桃投产面积达2.8万余亩、产量预计3.5万吨以上,成为西南地区红阳猕猴桃集中种植区域最大、单产最高的地区。其中,黄土镇猕猴桃核心种植面积超1.65万亩,占安州区红阳猕猴桃产业“半壁江山”。
在产业发展初期,安州区便十分注重把控猕猴桃品质。“这些年来,我们选取了适宜本地栽种的猕猴桃良种,同时加大良技推广力度,确保卖出去的猕猴桃质量有保障。”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肖代军说。今年5月,安州区又对红阳猕猴桃种植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涵盖溃疡病防治技术、剪枝技术等内容,更好指导种植户生产。现场参加展销的猕猴桃种植户谷有明介绍,从农资到管护再到销售,政府会派人来指导,保证产出品质。“这边的猕猴桃品质好,我自己买来吃,也买些送人。”趁着周末,市民罗亚从绵阳赶来活动现场体验。
线上+线下销路畅通收益好
好品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一颗猕猴桃要变成“致富果”,还需要打通销路。活动现场,种植规模超千亩的安州区指代心红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金华与上海虹桥姚氏水果批发部负责人姚启国、湖北斐曦农业负责人尹春明签署了销售协议。不久后,这些猕猴桃将从基地被直接销往上海、武汉、南宁等地。传统销售之外,安州区也十分注重探索“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我们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后,大家在基地打开手机就可直播销售,每天大概能卖1.6万斤。”黄土镇党委书记范奕诚说。目前,黄土镇线下销售猕猴桃已达9800吨,而通过电商途径销售的数据是4200吨,后者呈逐年递增趋势。
销路畅通背后,有良好的品牌支撑。安州区红阳猕猴桃如何提升知名度?进入黄土镇辖区,道路两旁“西部猕都”等宣传标语引人注目。近年来,安州区重点打造猕猴桃公共品牌“安猕”,还注册了“指代心红”“西部猕都”等猕猴桃品牌,多管齐下提升猕猴桃知名度。去年,首届安州红阳猕猴桃文化旅游节暨电商营销节期间,吸引了不少周边消费者前来品鉴、观光,品牌效益日益释放。今年,安州区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类平台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增强活动吸引力、提升红阳猕猴桃品牌辨识度。肖代军认为,安州红阳猕猴桃产业形成了“品种、品质、品牌”良性发展闭环,给农户带来了良好收益。
未来,安州区将在强基础、延链条、促增收上下功夫,打造集采摘加工、观光旅游、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全产业链,让小小猕猴桃真正成为群众致富大产业。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视觉绵阳资料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