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在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中,关注绵阳设置爱心驿站,供户外劳动者避暑纳凉的举措。
近段时间来,绵阳市586个工会驿站开展快递小哥、网约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关心关爱工作,实现24小时驿站全天候服务,通过提供绿豆汤、藿香正气液、冰镇雪糕、矿泉水等清凉饮品、防中暑药品,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了一把“清凉伞”。
奔跑着送餐的外卖小哥、用车轮丈量城市的网约车司机、在楼宇间穿梭的快递小哥……在高温下迎来严峻“烤”验。在盐亭县城十字街爱心驿站,外卖小哥彭理完成繁忙的送餐任务后,就会来到这里稍作休息,享受一份清凉。爱心驿站内,配备了空调、冷饮、防晒用品等设施,彭理说,“热了、累了、渴了,随时可以过来避暑纳凉,‘爱心驿站’就是我们的家。”
像盐亭爱心驿站这样方便、暖心的地方,在绵阳远不止一个。绵阳市县两级工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户外劳动者需求、不同类别户外劳动者特点、驿站建设的区域分类、实际建设情况等情况,运用“六边形定位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开展布局增量建设,通过依托工会阵地自建,联系金融机构、爱心企业、街道社区等共建等形式,聚合资源联建共建,在户外劳动者较为集中区域,打造工会“15分钟服务圈”,构建全市服务网络体系。
数据显示,全市建成“劳动者港湾”“货车司机之家”“网约车司机之家”等工会驿站586个,推树全国“最美站点”14个、四川省“最美站点”63个。各站点均配备了桌椅、雨伞、饮水机、应急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施设备,让户外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进门可上网、随时充上电,暑天能纳凉、雨天可避雨,真正为他们筑起“爱心港湾”。
工会关爱“不打烊”,服务站点建设“不唱独角戏”——
◆涪城区总工会以“人群最集中、站点最靠近、服务最便利”为出发点,依托银行、社区、商圈等,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建驿站,汇聚治理“新”动能;
◆江油市总工会打造“驿站+普惠超市”会意窗口,“三步曲”探索驿站服务新服式,打造职工休憩新港湾;
◆三台县总工会按“八个一”标准配全服务设施丰富站点服务功能,适时推出权益维护、就业创业、女职工关爱、婚恋交友等个性服务项目;
……
常态化为广大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贴心服务,实现了“建一个服务站点,服务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效果。
如何更好地让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绵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新双15工程”要求,积极打造、升级24小时智能化驿站,在站点常态服务、服务范围拓展上下功夫,围绕户外劳动者的差异化需求,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协调社会多方力量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因地制宜地探索开展就业服务、健康体检、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托儿辅导等服务项目。
(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 唐云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