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源(绵阳)
中国乡土小说行至当下,已然表现出丰富多元的发展态势,那么随后创作的同类小说,势必会面临巨大挑战。是在这条艺术道路上继续深化,还是努力寻找新的创作路径,抑或是彻底改变过往的叙事策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笔者走进了张生全长篇小说《道泉记》的内腹。仅仅从思想内容的表达上予以审视,这部小说以蜀山乡道泉村廉、志两家的争斗与较量为线索,不仅真实书写了这座山村曾有的贫穷、饥饿、偷盗,而且深层描绘了其现实的人性、欲望、索取,更有力展现出年轻一代砥砺、拼搏、奋进的精神风华。就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部充满了新意的佳作,既显示出新的思想意味,又传递出新的审美蕴含。
小说一开篇便以《楔子》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带有神奇意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个名叫箧村哲的村民,因为长期在田里劳作,渐渐生出厌倦的情绪,总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发财。恰在这时,村里来了个穿着破烂衣衫、浑身散发出臭气的庄道士,村民们无不表现出对他的嫌弃,唯有箧村哲看出了道士具有超凡能力,便每天好酒好菜款待对方。半年时间过去,眼看家里的全部积蓄即将告罄,心急如焚的他便跪在庄道士面前寻求帮助,庄道士说道:今晚子夜时分,道泉里会出现一朵盛大的金莲花,随着金莲花的自若吞吐,一些金鱼将从石缝中游出来,金鱼会变成金条,一般人都无法觅得,只有依靠镜子才能照见。并对他强调只能捞取其中一条金鱼,决不要有更多贪念。哪知,箧村哲反复去捞,金鱼儿受到惊吓,争先恐后地往缝隙里钻,金莲花也慢慢地收拢花瓣。情急之下,箧村哲抓住莲叶强行往外拉拽,致使金莲花顿时如残枝败叶一般,箧村哲手里的那块金条瞬间也变为一块黑石头。
箧村哲的这一贪婪行径,不仅使他自己变成了一个精神错乱的疯癫之人,还导致整个道泉的水彻底断流,道泉村因为极度缺水无法产出足够的粮食,而在一夜之间成为远近闻名的偷盗村。后经本村唯一的读书人孔老三反复劝导和再三恳请,作为村里大户人家的廉者、志士才同意率领全村男女老少去圣人石跪拜求水,也许是感动了上苍,道泉里的水才缓缓流出,但水量只有原来的一半。
这个神奇故事告诉我们:道泉村的水来之不易,是凭借全村人的虔诚之心换来的,同时也是造成村庄现有的土地分布格局——坡上土壤肥沃、坡下田地贫瘠的根本缘由。
如果说《楔子》相当于整个故事的序幕,意在凸显道泉之水的神奇历史,那么从第一章《知北堂》开始,小说便进入到对现实存在的叙事节奏,即重点描写了廉、志两家在当代乡土社会中的争斗和较量。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对一幅抓小偷场景与细节的刻画。
那是一个初夏的某天,从玉米地里拔完猪草出来的廉背,正沉浸在《庄子》的阅读中,却被前来的志富、志贵两兄弟称为小偷,他们从廉背的背篼里搜出两个鲜嫩的玉米,并不由分说地将其押往生产队的公房。显而易见,志家兄弟的真正意图是陷害廉背,以此说明廉家有着一贯的偷盗行为。此事的最终结局,是哥哥廉把指使弟弟廉口同样设陷,从志慧的背篼里搜出两个玉米,作为一种相互抵消,此事才不了了之。然而,两家之间的明争暗斗远没有结束,随着故事情节的持续推进,一幕幕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先是廉把指使志慧偷偷拿走父亲志干的印章,在他私自杜撰的《分地通知》上留下铁证,导致对方大队书记一职被撤,由其伯父廉诸取而代之,自己也顺利当上生产队长;接着廉把又假借提亲之名,甘愿将队长一职让位于志家的长兄志荣,用木槿坡那片肥田换回贫瘠的“和尚包”,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现在“和尚包”下面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矿;再后来又暗中串通有关人员,将志慧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换至廉背的名下,令弟弟堂而皇之成为省城重点大学的一名学生。由此可见,两家的这种争斗与较量是愈演愈烈。
廉、志两家之间发生的这场旷日持久的争斗和较量,其实是源于早年结下的恩怨。在两家祖辈那一代,皆为道泉村鼎鼎有名的富庶之人,志家拥有桤木坡那片肥田,廉家则坐享木槿坡那片沃土,这本是一种平衡的社会存在。率先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廉家,因为曾祖父廉锗同花容月貌的志眸好上了,志家便以此为要挟,迫使廉锗把木槿坡那片沃土赔给志家,也令其儿子廉堵成了志家的一名长工。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志家的祖辈志士听信了廉堵的话,渐渐变得不理农事,而且长期滞留于城里大肆挥霍,待其成为穷光蛋重新回到道泉村时,竟然发现廉堵又变成了木槿坡的主人。然而,幸福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廉堵后来在一棵桤木树上吊自杀,父亲廉都遭歹人诬陷,同样吊死在这棵桤木树上。廉家这两位前辈先后一命呜呼,莫不与志家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在那两个时段之内,志干都是重权在握的大队书记。如此沉重的历史恩怨,令人无法忘却。
历经时光的洗礼和岁月的沉淀,廉、志两家之间的关系终于得到缓和,渐渐趋于风平浪静,待之而起的是一幅崭新的当代乡土社会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志荣带领一帮老人,经年累月地在田间地头耕耘,用沉默的劳作、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方天地的丰收景象;志慧携同一群姐妹,一方面持续引进优质茶树、不断扩大茶叶生产,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全力拓宽市场、增加销售渠道,为使自己的茶叶能够早日进入名品之列而踔厉奋进;廉把不辞辛劳地领导众多农民工,在煤矿的开采与深入掘进中稳步前行,以此支持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廉背将他的一门心思扑在本地的乡村振兴和乡土文明建设的事业中。从这幅生动的乡村画卷中不难看出,廉、志两家的年青一代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强大,皆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和奉献。只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令读者生出些许遗憾,因为廉把曾指使廉口在泉水里投毒,使参加茶神节大会的宾客上吐下泻,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面临锒铛入狱的严惩,这固然是他的咎由自取,他也必须为曾经犯下的大错付出沉重的代价。但这种结尾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它没有表现出一个大团圆式的美丽结局,而读者无疑是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
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指出:“《道泉记》写了流变的问题。既是一脉山泉的流变,也是两个家族、一座村庄的流变,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笔者认为,评论家的这番分析与评价,既显得肯綮而公允,又充满思想的睿智。诚如评论家所言,这种流变,或者说渐进式发展,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表征,同时也是对其本质特征及意义的深层透显。
(作者系西南财大天府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