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四川日报》刊发文章《“健康守护团”将优质服务送上门》,报道了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中心卫生院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不仅用专业技术治疗患者,还用暖心服务传递关怀,展现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是守护群众健康的“蓝马甲”。
报道如下:
“健康守护团”将优质服务送上门
□武茹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近期,绵阳市北川县永昌镇中心卫生院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在卫生院设立了爱心专柜,里面装有衣物、奶粉、垫子等物品,供有需要的患者使用。
在四川,像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这样的医疗团队还有很多,他们不仅用专业技术治疗患者,还用暖心服务传递关怀,展现医者仁心和责任担当。
守护群众健康的“蓝马甲”
“以前,我们都是穿着白大褂、开着救护车入户为居民服务,有的群众会抵触、担忧。”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队长高利蓉说,现在他们换成了蓝马甲,救护车也变为电动车,以更“接地气”的形象走进社区。
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成立于2020年,最初由永昌镇中心卫生院的16名医务工作者组成,承担辖区内的疫情防控工作。随着新冠疫情结束,护卫队工作重心转向更广泛的社区健康服务。如今,卫生院公卫科、内科、中医科等科室纷纷加入,护卫队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每周定期走访敬老院,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并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王婆婆,您今早吃降压药了吗?护卫队又来给您测血压了。”永昌镇金霞社区网格员李姐对80岁的王婆婆说。王婆婆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护卫队经常上门为她测量血压和血糖,指导照护人员对老人进行护理。
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护卫队还很注重细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如为无人陪伴的老年患者提供全程陪诊服务、免费配备轮椅等。
居民身边的三甲“好邻居”
“我这个病应该挂哪个科?”“能帮我推荐一个专家吗?”……类似的问题每天都会在“健康帮邻”微信群里出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健康云三甲”公共卫生志愿服务团队则利用休息时间,在群里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疑问。
这支团队由该院40余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把成都8个万人小区及部分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等纳入“健康帮邻”微信群服务范围。居民通过微信群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健康建议,还能直接向医院反馈就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社区内,这支团队着力健全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的健康救助机制,针对常见病、慢性病提供问题解答和初步诊断,减少居民盲目就医。团队内的院感专家根据季节性传染病流行情况,在社区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推出“每周一课”,普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知识;开设“健康学堂”栏目,制作10余部健康宣教微电影和科普短视频,让部分家庭一打开电视就可以接受三甲医院专家的健康宣教与权威解答。
在四川,还有许多类似的团队在各自领域里发光发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飞喉移植MDT团队用17年攻克供体灌注、抗排异药物使用等难题,成为国内唯一开展喉移植、全球首个成功完成三例连续喉移植的医疗团队;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组成一个60人的川护民族地区健康服务志愿队,深入阿坝州壤塘县的乡镇、村庄,为农牧民开展健康科普、集中义诊、入户巡诊,并给他们建立完备的健康档案等;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高原孕妇健康服务团队依托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救治平台,年均接诊孕产妇超过1000人,成功医治了严重产后出血、心跳骤停等各种类型的危重孕产妇。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