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发出新征程上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涪城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聚焦全面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谋划和部署改革,努力在发展、民生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堪当主力重任、展现首位担当。
聚焦发展要务,筑牢高质量发展经济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涪城始终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夯实产业之基。实施先进制造业提质倍增工程,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汽车电子、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制造业“智转数改”转型发展。注重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激活创新之源。以建设“涪城科创大走廊”为统揽,探索建设创新开源体系、深化军民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壁垒。借力“云上大学城”“云上科学城”链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推动西南科大、“鸿儒·乡里”等高校院所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赋能。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整合要素之力。持续擦亮“三度服务”营商品牌,落实联系服务企业“四大常态机制”。推进惠企政策集成服务改革,开展兑现事项“免申即享”,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畅通科技、人才、金融、产业良性循环,促进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聚焦惠民利民,擦亮高质量发展幸福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涪城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好民生工作,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强品质民生。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就医“信用付”“亲情付”改革,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科学化、个性化、现代化、开放式“三化一式”现代化教育理念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跃进路、126文化创意园等保护利用,塑造科技创新文化、欧阳修文化、天青苑川剧、涪鸥芭蕾舞、“五朵金花”五大文旅品牌,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做优基本民生。深化以“十心行动”为统揽、“五润行动”为重点、“四大工程”为突破的“10+5+4”立体式民生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农村脱贫人口动态监测、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做实底线民生。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重点领域安全治理,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加强美丽涪城建设,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推动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聚焦党建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涪城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建领航。深入实施铸魂、筑基、提能、清风、聚力“五大行动”,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政领导班子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推动干部配备和培养使用向高质量发展一线倾斜。完善基层治理。实施基层治理“强基工程”三年行动,项目化推进服务提档优治、科技赋能慧治、多元参与共治、小区聚力自治、基层激励促治“五治行动”,引导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下沉,加快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筑牢纪律防线。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突出抓好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重点岗位监管。强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持续为基层赋能减负,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生态。
(作者系副市长、涪城区委书记)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