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中缝重工有了全自动化“黑灯工厂”
发稿时间:2024-08-06 09:02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突破性尝试

  中缝重工有了全自动化“黑灯工厂”

中缝重工包装车间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记者在四川中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看见,4000平方米的机械加工车间里,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偶尔检查巡视,生产效率和产值却大大提高。

  中缝重工行政办主任江纪国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这是公司正在建设的智能化“黑灯工厂”项目,43台全自动加工中心通过数字化智能互联,可以实现7天24小时“不知疲倦”地工作。

  “以加工机壳为例,以前一个工作日8小时只能加工4个,而‘黑灯工厂’24小时作业,每一台全自动加工中心可加工12个。同时人员也可从以前的50人减少至10余人,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江纪国告诉记者,“黑灯工厂”投入使用后,预计公司整体效率可以提升20%,产能提升30%左右。

  在缝制设备行业建设“黑灯工厂”,是中缝重工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作为缝制设备龙头企业,中缝重工有100余家鞋服箱包、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客户,多批次的生产特点越来越明显,亟需探索智能化生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从去年1月份搬入新厂区,我们累计投资了3000多万元进行‘智改数转’。”江纪国介绍,得益于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为工业生产线插上了智慧“翅膀”,推动企业加“数”发展。

  中缝重工打造的“黑灯工厂”仅仅是我市工业领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舞动,AGV物流车往来穿梭自动输送……在我市多家工业制造企业,“智改数转”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眼前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场景,是企业拥有的“智慧大脑”“火眼金睛”。

  为进一步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步伐,今年以来,我市推出并落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创新实践,激活了企业主体“智改数转”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着力解决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的问题,通过抓示范、重应用、促融合,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

  埃克森智能仓储数字化产线建设项目等15个项目进入2024年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申报公示名单;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九州光电子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长虹新能源“5G示范工厂领引‘智’造再提升”获评2023年四川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长虹集团、长虹智能制造、虹信软件入选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名单……我市在推动“智改数转”的进程中硕果累累,目前,已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记者 唐甜 蒋成林 实习生 张乐涵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