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国潮正当时 绵阳“守”艺人⑱丨陆永发:竹琴悠悠再唱千里
发稿时间:2024-08-01 10:17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盛夏时节,雨后初晴,薄雾在远处山巅酣睡,阳光洒满了绵阳市三台郪江古镇。

  盛夏时节,雨后初晴,薄雾在远处山巅酣睡,阳光洒满了绵阳市三台郪江古镇。

  石板路沿着川西民居的古朴老街铺展开,街道两侧青砖古墙、木梁瓦当;王爷庙、广东会馆等古迹遗址静立街北;从前的理发店、小面馆依旧,静静等待着三两顾客上门;居民悠闲地坐在门口,摇着蒲扇、聊着家常……

  在郪江古镇,历史是过往的生活,生活透着历史的烟火。

  “先师传下一把琴,东南西北唱古今,传唱英雄垂千古……要问今天唱啥子?郪王建起城一座,民间传说故事多。”伴随铿锵的竹琴声,苍劲的唱腔演绎出郪江古镇的悠远历史。

  循着地道唱腔,记者踏进王爷庙,看见古榕树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石阶上表演。

  老人名叫陆永发,今年74岁,是三台县乡村文化能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竹琴”的县级传承人。

  陆永发告诉记者,自他传承竹琴50多年来,欣喜地看到竹琴表演从小茶馆走上了大舞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门艺术。他也常受邀约到各地义务演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b987df1c44e99c72894246749f4c72b.jpg

 

  

 

  拜师理发匠 学起竹琴弹唱

  陆永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自小就是一个爱唱爱跳的乡村少年。俊秀的外表加上开朗的性格,陆永发常被学校挑选为文艺骨干分子,上台唱红歌、打快板、跳忠字舞,这些经历让他一身的文艺细胞受到滋养。

  15岁那年,为吃上一口饱饭,陆永发外出拜师,学起了理发手艺,成为一名剃头匠。学艺之余,他常手打快板,说唱几句,在枯躁的生活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见师爷聂三明抱着手中的乐器弹唱起来。

  月光下,师爷坐在屋后阶沿下,怀抱一根竹筒,手持两块竹片,左右手并用敲打竹筒、夹击竹板,悬挂竹板上的铃铛随之发出悦耳铃声,师爷跟着婉转低沉地吟唱。

  那段弹唱,仿佛一股电流,瞬间击中陆永发的心间。

  

33.gif

 

  自此,他常躲在门角后,听聂永明弹唱。久而久之,偷听的陆永发还是被聂永明发现了。在他软磨硬泡下,聂永明答应下来,手把手教他弹唱。

  从饱经世事的聂永明口中,陆永发方才知晓,师爷所弹之物为道琴。因道人手持竹简板、竹筒传道,故得名“道筒”或“道琴(道情)”,意为“道破世间人情”。

  道琴自唐代兴盛时期流传到四川,经过曲目、唱腔、表演形式的综合衍变,成为四川民间艺人手里的“竹筒”“道筒”,后统称为四川竹琴。

  2008年,四川竹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台柱子”到非遗传承人的进修路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陆永发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文艺“台柱子”,无论是所在公社文化宣传队,还是兴修人民渠的工宣队,都有他吹拉弹唱的活跃身影。

  “打金钱板、快板、说三句半、演样板戏,我们都‘现学现卖’,晚上在油灯下练习,白天在田间地头、建设工地慰问演出,那个时候浑身上下都是劲……”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芳华岁月,陆永发眉宇间闪耀着自豪之情。

  也是在这个时期,他被选派到三台县文化馆学习,在张琴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文化知识,开始认识简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永发又被选派到成都市艺术馆学习,和沈伐同班,接受专业的谐剧表演艺术培训。积累多年的学习经验后,陆永发也能写出顺口溜和三句半,并且在表演时更加收放自如。

  陆永发介绍,唱四川竹琴需要“一心多用”。除了说、唱、念白,表演者还需要左右手并用,弹奏竹琴和夹击简板,再配合形体表演完成整个唱段。

  

5_副本.jpg

 

  演唱者时而模拟角色,以不同的声腔、口吻和情绪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神态举止及内心活动;时而又以演唱者身份,交待情节发展脉络,描写客观环境,并品评书词中的人物和事件,说出演唱者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唱《包公案》要求表演者在扮演包公时,扯开嗓子唱花脸腔,反串秦香莲时,要细声细气唱青衣。陆永发学习后再唱此曲,不仅能很好地把握不同角色的唱腔,还能更加自如地演出角色的情绪。

  2023年,陆永发凭50余年的竹琴弹唱,成为四川竹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三台县级非遗传承人。

  

 

  悠悠竹琴 再唱千里

  从青涩少年到白发苍苍,斗转星移,陆永发历经沧桑,尝尽酸甜苦辣。但他这位乡村艺人,仍旧热爱乡村文艺,爱着竹琴弹唱,一爱便是一生。

  每年农历五月廿八,郪江镇都要举行流传三百余年的城隍庙会。城隍出巡,舞龙求雨,来自郪江本地的400多名老少乡亲一起巡游,祈求一方平安、国泰民安。

  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腰挂竹篓、手摇木浆,须发苍苍的陆永发一身渔翁妆扮,走在采莲船队伍前,维妙维肖地表演,吸引各方游客关注,引得摄影爱好者争相拍摄。

  

6_副本.jpg

 

  面对镜头,陆永发总是神情自如。巡游表演后,摄影者邀他单独拍摄,他都以精神抖擞的姿态上镜,表现出文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众多镜头“围攻”下,这位老人为何总能表现得如此淡定?

  陆永发说:“我虽从农村走出来,但几十年来,我热爱表演,习惯了舞台,也熟悉观众的需求。尤其是我弹起竹琴时,心里就自在舒畅得很……”

  随着郪江古镇文旅融合步伐加快,文旅活动越来越多,陆永发受邀表演的机会也越发频繁。虽年逾七旬,仍是步履匆匆,奔忙在表演的路上。

  

1_副本.jpg

 

  平日里,陆永发就在郪江古镇开茶馆、剃头、弹竹琴……坐在古榕树下弹琴时,看着人来人往,他常在心里问自己:如何将竹琴唱往更远的地方?

  为此,陆永发先后带了好几拨年轻人跟随他学竹琴,还结合时代发展变化,自己作词唱出郪江古镇的历史文化、风景、美食……

  人气、地气、烟火气,这是郪江古镇的味道。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到郪江古镇漫游,其实,人们选择的是一种安逸悠然的生活方式,就像陆永发拍打竹琴在歌里唱的那样:“千万莫到郪江来,来了你会变神仙。”

  

11.gif

 

  (胡丽 涪江观察记者 李春梅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