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狗”参与治安巡逻(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记者 邓勇 何茂松
在绵阳,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消息不断传来:6月21日,“夸父”系列人形机器人4.0版本“夸父-MY”亮相;6月28日,首批自动驾驶车辆示范运营正式开启测试,无人配送车、无人零售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巡逻车、无人乘用车同步完成投放;7月8日,“防爆物流机器人系列产品”正式发布……
近年来,绵阳抢先机、谋新局,推进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未来产业的布局方向,迎来了“星光闪耀”的景象。
聚焦新赛道机器人创新产品加速落地
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位于绵阳科技城新区。记者走进该公司研发车间,一排整齐悬挂在车架上的“夸父-MY”系列机器人引人注目。“夸父-MY”版本是绵阳乐聚机器人公司制造的全尺寸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公司总经理黄珍祥介绍,“夸父”机器人接下来将瞄准科研、特种高危、家庭以及工业四个领域发力,投入到这些场景的应用中。
未来机器人什么样?在绵阳市58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经理刘帅看来,应该是将人工智能与各种品类的机器人深度结合,在更多行业、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中培育未来的成长空间。“我们现有的主营产品为特种机器人,包括仿生四足机器人、防爆物流机器人,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刘帅说。
近年来,绵阳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经济等创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以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涵盖机器人生产、零部件制造、软件平台、整机应用、系统集成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集群。
构筑新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如今的绵阳,越来越多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无人巴士上路、人形机器人文明劝导、高速收费站机器人自助服务、“无人机+机器狗”空天地巡逻……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背后,是绵阳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布局和前瞻落子。
4月,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学院以打造“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特区”为目标,采取“1+N”的“政校企院”共建模式,系统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开放型、融合式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做强做优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不断激活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动能,携手打造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拔尖人才自主培养高地,为助力国家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绵阳力量。
贯通新动能构建未来产业体系
在抢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的赛道上,绵阳正致力于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
今年5月,《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正式发布,明确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应用、发放算力补贴、支持引进人工智能产业项目、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支持建设创新应用平台、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引育八个方面给予支持。
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指出,要实施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等重大科技攻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