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绵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2024年度集中培训在三台举行。
“大家打开普查软件,选择新发现文物点,先输入点位名称……”当天上午,在简短的培训开班仪式后,授课专家带领140余名参训人员前往潼川古城,就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操作等进行现场教学。
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的内容,授课专家对文物点位名称、地址、边界坐标、面积、保护区域、统计年代等逐项进行现场示范讲解,并提醒参训人员要对信息采集、登记、拍照等进行分工,有序推进普查登记工作。
根据培训计划,本次集中培训除现场示范外,还邀请四川省文物局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内容包括:
四川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解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普查认定和分类标准解读;不可移动文物定名、年代、计量标准解读等。
据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23年11月启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主要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和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是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以县域为单位开展文物资源调查;
◆第三阶段是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对普查的文物点进行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公布普查成果。
目前,绵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涪江观察记者 张登军 唐云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