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游仙
【游仙】“小微”协商解决基层民生大问题
发稿时间:2024-07-18 09:16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7月16日6时许,大雨过后,游仙区盐泉镇金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怀成,像往常一样来到清溪河石头围堰闸门前观测水情,与以往不同的是,罗怀成当天巡河时的心情格外好。这条旱季不能保障灌溉用水,一到汛期就淹房屋、庄稼的清溪河即将变成“灌溉+防洪”两不误的“幸福河”。


  原标题:2023年以来,游仙区政协指导开展小微协商近40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个——

  “小微”协商解决基层民生大问题

  7月16日6时许,大雨过后,游仙区盐泉镇金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怀成,像往常一样来到清溪河石头围堰闸门前观测水情,与以往不同的是,罗怀成当天巡河时的心情格外好。这条旱季不能保障灌溉用水,一到汛期就淹房屋、庄稼的清溪河即将变成“灌溉+防洪”两不误的“幸福河”。

  转变,来源于游仙区政协前7月15日在白蝉场便民服务中心举行的小微协商。会上,“清溪河石头围堰改建活动闸门”改造和建设方案得到游仙区水利局、施工方、盐泉镇相关部门及村民代表全票通过。

  据游仙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区政协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指导开展小微协商近40场次,助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项目实施等急难愁盼问题60余个。为什么小微协商能成“大事”?

  该负责人介绍,自“有事来协商”工作开展以来,游仙区政协按照省市政协的安排部署,把“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牛鼻子”,紧扣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关键环节,扎实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取得了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显着成效。

  

盐泉镇举行白蝉社区清溪河石头围堰改闸小微协商

  统筹各方力量 汇聚发展动力

  基层在涉及“人、物、钱”等事项时,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如何统筹好各方力量,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每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时,游仙区政协都要制定下半年或下一年工作计划,以此推动并制定出下一步需要与相关部门沟通的具体方案。

  以2023年为例,游仙区政协通过全委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对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开展多层次协商。2023年,召开全委会议1次、主席会议11次、常委会会议4次、专题协商会议6次。

  同时,对游仙区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制定统筹各部门和单位形成“合力”建议。在该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18位委员分别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防科技工业强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协商建言,提出30余条意见建议。

  2024年初,按照省政协安排,结合该区工作实际,区政协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大局创新开展“同心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防科技工业强区专项行动”,围绕“同心共建‘五个新游仙’,奋进全国百强区”等目标开展协商议政,目前已组织五个分课题调研视察协商16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先后走访中物院、58所、航空动力科技创新中心等院企70余家,开展座谈协商27次,组织工作专班开展配套企业、院所高校招引,目前已有7个相关企业和院所落户游仙;撰写《关于加强“智改数转”技术服务的建议》《关于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调研报告》等高质量调研报告10余个,在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作交流发言。

相关部门就小枧镇遇仙村农旅产业发展开展调研

  创新协商平台 助力基层治理

  如何紧扣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社会治理等,多建真言,多提良策,使意见建议接地气、真管用,推动群众操心事、烦心事问题得到更好解决?游仙区政协依托“有事来协商”平台,立足基层实际创设小微协商品牌,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效衔接,助推基层治理工作提档升级。

  在游仙区,“寇妈说事”“李杜祠龙门阵”“枧·爱”“仙鹤夜话”“山湾心语”等别具特色的基层议事平台比比皆是。

  7月16日一大早,71岁的游仙区富乐街道仙人路社区党委书记寇元惠便出了门。社区道路改建现场,施工人员正挖路面、埋管线。

  仙人路社区地处城郊接合部,系“三线”企业破产改制居民区,下岗职工集中,有居民3001户12135人,曾是全市知名的矛盾纠纷多、信访群众多、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社区”。

  社区内道路改建涉及群众得益多,难度大,如何解?

  在游仙区政协的指导下,寇元惠通过“寇妈说事”组织20多次协商会,先后有600多名相关人员参加。从今年1月开始协商,到3月拆迁问题全部解决,如今,这条路修建得顺畅高效。

  与“寇妈说事”解决群众出行“大难题”不同,富乐街道李杜祠社区的“李杜龙门阵”协商平台解决更多的是群众的“小问题”。

  北靠富乐山、南依芙蓉溪的李杜祠社区,是典型的城市社区,存在着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落后、老龄人口较多等问题。而老旧小区普遍楼层较高,居民上下楼非常不方便,对老年人出行带来很大困扰。

  “功夫在会前,开会有门道。”李杜祠社区党委书记鲜光琼介绍,在开展“李杜龙门阵”协商会之前,社区特地成立专班,对此进行多次走访,宣传相关政策,对居民加装电梯需求意愿调查摸底,并由小区业主自行推选3个业主代表,共同参与协商会的讨论,再根据业主代表的意见,专班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进行安排落实。

  一场场协商会,架起了连心桥。目前,李杜祠社区电梯加装已实现全覆盖。“在我们社区安装的134台电梯中,有85%都是通过大家协商议事解决的。”李杜祠社区党委副书记何清华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游仙区政协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同样具有“发言权”。

  夏日里的游仙区小枧镇遇仙村,一场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发展等事宜的协商正在热烈进行。

  游仙区政协委员、遇仙村党总支书记邓长清介绍,通过“枧·爱”协商平台,村里的大小事及各种问题得到了解决。如,“一村多品”多元经济发展思路、“党建+工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柑橘+蔬菜”产业种植等“好点子”,都是通过“枧·爱”协商平台商议出来的。

  如今,该村桃子种植已发展到300余亩,蔬菜种植扩大到1200余亩,柑橘种植3000余亩。2017年之前,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过万的村,如今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万元。(祖明远 郭超英 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