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蒲晓蓉:父亲的脚步声
(游仙)
发稿时间:2024-07-14 08:43   来源: 绵阳日报

  父亲的脚步声,一直在我的耳畔鸣响:“嗒、嗒、嗒……”,节奏舒缓,步履沉稳,一响就是大半辈子。

  我一岁时,弟弟紧接着来到了这世上。怀里有了比我更幼小的弟弟,母亲无法一手带两个奶娃,只有将咿呀学语的我交给了父亲。自此,我幼小的听觉世界里,最熟悉的不再是母亲的摇篮曲,而是父亲的脚步声。白天,父亲给我冲糊糊,把屎把尿,洗洗涮涮;晚上父亲抱着我来回走动,哄我入睡。几尺见方的陋室,从早到晚,都充斥着父亲“嗒、嗒、嗒……”来回走动的声音。这声音,让娇弱的我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在时光慢摇中长大。

  拮据的家庭,孩子不太好养活。那时,我和弟弟因为缺少营养老是生病,尤其是我,经常咳嗽发烧,父亲的脚步声便响在为羸儿弱女求医的路上。两个箩筐一根扁担,父亲挑着一双儿女翻山越岭四处寻医问药,“嗒、嗒、嗒……”荒寂的山道,时常只有父亲一个人的脚步声在回响。我们坐在箩筐里,跟着父亲披星戴月,经常是一觉醒来,耳畔虫鸣俱寂,唯有父亲的脚步声异常清晰。

  我们逐渐长大,家中境况却愈来愈拮据。眼看上顿不接下顿,为了一家人不断炊,身为教书先生的父亲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再次挑起了箩筐走在了去亲戚家借米要粮的路上。几十里的山路,天还没放亮父亲就穿上草鞋挑着箩筐满怀期望地出发,直到太阳落山,他才挑着无尽的失落灰头土脸悻悻而归。不言而喻,父亲的箩筐颗粒无收。当年,听父亲气愤地描述他借米要粮遭到拒绝的场景,幼小的我们完全忽略了父亲开裂的草鞋,只是觉得他的语气滑稽又好笑。很多年后的今天,再回忆起父亲当时的语气,突然觉得胸口某个地方堵得发慌,一生清高的父亲,当时该是忍受了多少的心酸。

  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为了孩子能继续上学,五十岁那年,父亲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将脚上的黑布鞋换成了黄胶鞋,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变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从此,中山服变成了汗衫,讲台变成了农田,父亲挑着沉重的粪担,在田间来回奔走。“嗒、嗒、嗒……”,寒风中,烈日下,父亲迈着艰难的步伐,不紧不慢地数着日子。施肥,播种,灌溉,除虫,寒来暑往,杂草丛生的田埂,硬是被父亲糊满泥巴的黄胶鞋踩踏出一条条路来,而地里的粮食也最终变成了我们几个孩子的学费。

  父亲七十岁那年夏天,高考后的我躲在乡下的大姐家里不敢出门。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暑假接近尾声,邮差那里却没有任何关于我的消息,我在高考落榜的恐慌中备受煎熬。“嗒、嗒、嗒……”突然,我听到了那个熟悉的脚步声,是父亲!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这么热的天,那么远的路,没有天大的事,年逾古稀的父亲是不会冒着中暑的危险翻山越岭来大姐家的。果然,当汗流浃背满头白发的老父亲站在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了他手上紧紧攥着一份被汗水黏湿的录取通知书!他为我送来了福音。

  父亲80岁那年,当所有的儿女都安定下来后,父亲在孩子们的软磨硬泡下终于住进了城里。没了农事忙活,父亲的活动范围骤然缩小,每天除了逛菜市场和下楼丢垃圾,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写写画画。

  父亲的脚步声,在他94岁这年逐渐稀少起来,年迈体衰的老人再也无力下楼丢垃圾和逛市场,大多时候坐在沙发里打盹。半年后,父亲窝沙发打盹儿的时间越来越长,起立坐卧几乎要人扶持,尽管每走一步都艰难,但顽强的老人仍然坚持自己迈步,看着父亲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挪动的背影,想着他用坚韧的步伐推动着一个家族、几个儿女爬坡上坎向前行进的一生,内心不由隐隐作痛。

  父亲的脚步声,止于2019年9月28日。此后,“嗒、嗒”声只会在我的梦中响起、在我的记忆里响起。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