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非遗作品展览活动在富乐山公园书画苑一楼展厅举行,来自各行业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共同欣赏非遗文化之美,盛开艺术交流之花。
传拓起初被当作一种古老的印刷术,应用于学术研究资料的传播、交流与保存。作为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独特技艺,它运用墨拓之法,将碑刻、墓志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图案精准复制到纸上,其作用不仅传递了古物的“真”,更是通过拓法、用墨和造型等元素传递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感受。
在此次展览上,精选出了31幅由游仙文管所专家拓制的传拓佳作进行展示,它们以富乐山、东津古渡、李杜祠等作品为主题,展现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和游仙文化的深厚内涵。这些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展现了自清代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瑰宝,其中,部分作品因碑刻年久腐化,已成为不可再生的孤品,尤为珍贵。
“这块碑拓就是富乐堂碧云亭下面的一块残碑,它只有一半,是当时富乐堂建设的时候从湖里面挖出来的,据文管所考证,它的历史价值是比较大的,这块碑佐证了早在北宋时期,富乐堂已属于绵州(直属地)管辖范围。”富乐山风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勋瑜介绍。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不仅环保还可再生,具有轻便、柔韧、耐腐蚀等优点,非常适合制作各种工艺品。
竹艺制作作为一种古老而精湛的工艺,源于中国,通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竹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览中,竹艺大师苏军将竹的本质、气节融于一体,将竹子巧妙转化为烙画、竹艺、乐器等精美作品,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既实用又美观,彰显了中国竹文化的独特色彩。
“这次展出主要以竹艺和竹制乐器为主,包含许多组竹饰品。竹艺制作工艺一般包括选材、蒸煮、切割、造型、打磨、雕刻、编织等多个环节,然后根据‘书画原理’进行组装,使其造型美观生动,具有艺术性。”苏军向记者介绍了竹艺制作过程,“竹制乐器选取的是天然竹材,先进行蒸煮,然后进行打磨、抛光、制作、校音等环节,最后才成为我们手中的成品。”
“这次的传拓作品展出让人大饱眼福,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值得大家都来看看。”正在观摩传拓艺术的鲜先生称赞不已。
据了解,此次开展的非遗作品展活动,展出时间将持续至7月28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何建平 张舒迪 涪江观察记者 周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