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安县
【安州区】夯实基层“堡垒” 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发稿时间:2024-06-26 08:4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安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州区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党旗插在基层一线,党建工作不断向下扎根,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激发党员和群众积极性,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原标题:坚持把党旗插在基层一线增强党群干事创业积极性

  安州:夯实基层“堡垒” 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柑橘现代农业园区

  夏至时节,走进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柑橘现代农业园区里,村民们抢抓农时,培管柑橘;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两旁,一幢幢民居整齐排列。

  九合村从2017年开始发展柑橘产业,目前全村发展柑橘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2023年,九合村全村柑橘产值达2.4亿余元,带动1500余户群众人均增收8000余元,形成全面开花的态势。

  千顷翠叶连山,万亩橙果汇海,是九合村柑橘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从曾经的空壳村到安居乐业的富裕村,九合村的巨大变迁是安州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安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州区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把党旗插在基层一线,党建工作不断向下扎根,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激发党员和群众积极性,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建强基层党组织

  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入夏以来,花荄镇九合村的柑橘种植业进入夏管关键时期,在园区产业服务中心内,大屏幕上滚动展示着园区实况,画面一侧显示着天气、虫情监测等实时数据。集清洗、分级、包装、储存等于一体的加工园区内也是一片繁忙景象,塑料筐生产线生产出上万个果筐整齐摆放,静待柑橘丰收。

  “过去,农户每年都有一些柑橘因为个头、品相等达不到要求,无法作为鲜货销售。现在成立了加工产业园,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也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花荄镇九合村产业党支部书记、安橙飘香种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李同贵表示,不同于平常的农产品加工厂房,去年新建的这个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藏园区”,要归功于党组织的引领。

  近年来,花荄镇党委政府创新整合设立现代都市核心、花城果乡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红花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精品4个片区“大党委”,有力激发了产业发展新活力,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新潜能。片区“大党委”模式实行以来,在九合村探索成立了片区集体经济公司。

  黄土镇人才驿站线上销售猕猴桃

  九合村党委书记卿官松自此也多了一个身份——绵阳市美丽花城创业服务公司负责产业发展副董事长。“当上了副董,更觉得重任在肩,不仅要把公司做大做强,更要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卿官松表示,公司为柑橘产业发展量身定做的配套设施,大力推动了柑橘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既契合了市场需求,又保证了果农收益。目前公司正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力盘活用好集体资产,打出增收“组合拳’,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两项改革后,作为全区唯一“四合一”村,九合村聚焦村级产业规模小、集聚度偏低、发展后劲弱等问题,试点探索推行“一心两翼三驱动”发展模式,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致富动力、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村级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以点带片跨越式发展的“蝶变效应”。

  “要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首先得打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如今,安州各地正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安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安州区根据产业连片发展和基层联动治理需要,在不改变原行政村党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组建农村片区大党委,目前全区已建立村级片区大党委35个。

  桑枣镇蝴蝶谷景区

  做实做细党建工作

  激发党员群众积极性

  在静谧的安州区桑枣镇蝴蝶谷景区,树影婆娑、溪流潺潺,高低错落的农家小院落里花影、人影交织成画,特色民宿如星星般散落山间,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桑枣镇立足优势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民宿作为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扩展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去年,该镇围绕提升民宿旅游品质,探索“党建+民宿”发展模式,谋划和推进民宿产业规范运营、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带领村民抱团发展,推动民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发展路径,让村民守着家门口的好风景,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据了解,桑枣镇依托民宿协会成立“桑枣民宿协会党支部”,全面加强对全镇47家民宿的服务指导。据桑枣镇副镇长、民宿协会党支部书记杨雪梅介绍,该镇从民宿协会党支部中精选6名优秀党员开展分片联系,为民宿经营户提供经营咨询、景观打造、服务提质、金融信贷等支持,大大激活了当地文旅发展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民宿协会党支部牵头协调,蝴蝶谷遇见栖心、蝶恋花栖、霍比特小屋等民宿合作建设了中央厨房,共享餐饮后厨服务,为民宿节约经营成本50万元/年。“以前民宿的餐饮接待都需单独请厨师、服务员,人工成本高,遇到淡季更是入不敷出,如今有了中央厨房,一个民宿每月至少节约几万元费用,民宿老板们都对中央厨房的打造赞赏有加。”齐心村党总支书记陈远江告诉记者。

  猕猴桃套袋

  据了解,有了“党建+民宿”发展模式的加持,2024年一季度,桑枣镇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民宿经营收入达1120万元。类似桑枣镇民宿协会这样的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场景在安州很常见。

  据介绍,近年来安州区通过“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机制,激发党员和群众积极性,安州各地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红色引擎”增动能

  乡村振兴走出特色路

  日前,走进位于安州区河清镇白溪村的安州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只见化肥、农膜、滴灌带等农资排列整齐。“中心实行农资统购统销,既能保证产品质量,还能节约成本。”河清镇白溪村党委书记、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银川,正向前来领取农资的乡亲们介绍统购统销的好处。

  花荄镇九合村

  据了解,投资25万元的安州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于今年初成立,由安州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河清镇白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组建,打造集农资供应、土地托管、农机农技、电商服务、农产品购销等于一体的服务中心。通过全市“农资在手”平台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统一配送的直供直销模式,有效减少农资流通环节,降低农户采购成本。中心成立以来,已实现营业收入7万余元,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5万元,带动村民140余人实现务工增收。

  把农资“超市”开到农民家门口,让惠农助农服务体系不断扩容提质,是安州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走出的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路。

  近日,安州区黄土镇现代猕猴桃产业园区,民生村人才驿站站长苏军正在果园内手把手指导果农对猕猴桃进行套袋。苏军告诉记者,夏季是猕猴桃果园管理的黄金期,套袋相当于给果子穿上一件“防晒衣”,给果子保鲜避免长斑,让猕猴桃的皮更嫩,颜色也好看,为猕猴桃今年的好收成打下基础。

  位于河清镇白溪村的安州区供销为农服务中心

  苏军是一名80后大学生,土生土长的安州人,大学毕业后在外经商,带着对家乡浓厚的感情,于2016年返乡创业种植猕猴桃。“如今家乡发展好,激励返创政策也好,党组织给我们这些扎根乡村的新农人搭建起了成长大舞台。”苏军说。

  近年来,黄土镇立足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聚焦乡村振兴主线,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建成我市首个村级产业人才驿站,采用“1234”人才工作法,为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让这枚小小的“黄金果”实实在在变成群众的“致富果”。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才。如何培育本土人才?近年来,安州区紧紧抓住人才振兴这个“牛鼻子”,出台《绵阳市安州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绵阳市安州区乡村人才振兴十条激励措施》等支撑政策,坚持紧盯需求、拓宽渠道、政策激励,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记者 安峥 图片由安州区委组织部提供)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