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市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水环境整治助推生态美市建设,相关部门积极办理
发稿时间:2024-06-07 11:09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市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水环境整治助推生态美市建设,相关部门积极办理——

  提升水环境质量 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绵阳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主要河流为涪江及其支流,水资源相对丰富。近年来,绵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颁布《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重点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中有进。

  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美丽绵阳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城乡建设和资源环境委员会提交了集体提案——《关于加强水环境整治助推生态美市建设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办理。 

  提案聚焦

  加强整治 完善机制

  奠定生态美市水环境基础

  围绕“水环境整治”这一主题,市政协城乡建设和资源环境委员会前期深入调研、查阅资料后认为,我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短板:个别企业、市民等责任主体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存在突发性环境风险,部分流域水质不稳定,截污不彻底;城区管网、场镇污水收集管网等有待完善。

  对此,提案建议,加大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划定河湖生态缓冲带,坚决遏制沿河环湖各类无序开发活动,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

  提案还建议,聚焦城区三江汇流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三江六岸”的生态空间拉开绵阳城市三维立体框架,牵引城市功能载体建设和内部空间布局优化,依托碧水寺、越王楼等沿江历史建筑塑造高品质滨水空间,试点推进将原有灌溉工程改造成“一堰一景”的水景观廊道。

  在综合整治方面,建议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为抓手,加强城区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管网更新改造和地下管廊建设,完善乡镇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城区河道末端截污专项整治等工作,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

  提案追踪

  三水共治 综合施治

  着力提升全市水生态品质

  记者从该提案主办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办以及协办单位高度重视,结合绵阳实际对提案内容深入分析,落实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及时办理回复。

  坚持“三水共治”,持续强化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狠抓水质精细管控,强化枯水期、汛期水质监管,强化水质异常快速反应处置,并持续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等领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试点推进水生态监测。

  在系统综合施治方面,锚定着力提升城区水生态环境品质,高质量编制《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优化绵阳城市生态空间,高质量推进《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落地落实,持续提高全市水环境承载能力,并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城区重点河流整治项目,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力推进涉水重点专项,推进治水品牌亮点打造。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通过牵头启动《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编制工作,开展全市环保设施向公众集中开放活动、六五环境日活动等,完善法律机制,强化宣传动员,营造共治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美市’战略落地落实,进一步深入碧水保卫攻坚,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水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提高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该负责人表示。(记者 唐显枚)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