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发稿时间:2024-05-30 08:11   来源: 绵阳日报

  本报评论员

  会场外,AI数字人与嘉宾热情互动、负责“安保”的警用机器狗四处巡检,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会场内,发布绵阳市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十大创新产品、十大创新企业,发布“绵阳造”最新机器人产品,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相关战略合作协议签约……

  5月29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再次锚定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传递出绵阳站在服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的高度,大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坚决扛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光荣使命和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掌握核心技术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砝码,科技创新已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今年以来在多个场合对推进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调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省委要求通过几年集中攻坚,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催生一批新产业新赛道,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放眼全国,各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千帆竞发、新招迭出。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科技创新是绵阳的核心价值和鲜明底色。绵阳理应以更实举措融合创新链产业链,着力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地,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展现更大作为,让新质生产力成为绵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一次大会,既是对过去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谋划。

  近年来,绵阳通过在整合科技资源、畅通供需两端、汇集创新要素、培育新兴产业上先行先试,谋划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的改革举措,绵阳在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排名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日渐显著情况下,核医疗、激光、空天、磁性材料、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正超前谋划、步步推进,也正是基于产业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支撑下,绵阳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迈上了4000亿的新台阶。

  如果把高质量发展比作一场“汽车拉力赛”,那么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赛道上的“强引擎”。作为“车手”的我们,看准了就要抓紧干,必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激发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

  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更强担当服务保障国防建设,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承载地;以更快步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着力打造链接高端创新资源的枢纽地;以更大力度促进供需精准对接,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优选地;以更高标准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关键创新要素的汇集地;以更实举措融合创新链产业链,着力打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绵阳的今天是因科技而兴,绵阳的明天也将因创新而盛。让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不断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持续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多绵阳贡献。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