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传技艺巧手“绣”出共富路
——记“四川工匠”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云珍
□记者 彭紫薇
“我对羌绣有着很深的感情,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陈云珍说,要坚持把羌绣技艺传承下去。
陈云珍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省级非遗羌绣传承人,是“四川工匠”“绵州工匠”,也是北川羌族自治县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多年来,陈云珍致力于羌绣的焕活传承和产业发展,带领当地妇女一针一线绣出了缤纷图案,也绣出了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
羌绣,是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陈云珍的故事,便是从“遇见”羌绣开始。
陈云珍生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当地妇女农闲时会在衣服、鞋垫上绣各种图案。由于从小受到外婆和母亲影响,从9岁开始她便跟随母亲学习羌绣,是一名能绘、能画、能剪、能裁、能织、能绣的羌绣技术能手。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的羌寨,世世代代传承着羌族的文化,我从小便拿起针线开始学习。”陈云珍一边介绍,一边双手在绣布上飞快地穿梭,“羌绣技法独特,构图严谨,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当学徒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只做这一件事。”
2003年,她所在的羌寨建起了名为五龙寨的新寨,旅游业发展迅速,陈云珍便想通过传统手艺带动大家增收致富。在她的带动下,很多绣娘利用农闲时间做羌绣,五龙寨成为知名的羌绣产地。
2008年,北川羌族自治县遭遇特大地震,大量羌绣作品被埋于瓦砾之下,还有部分当地留守妇女没有收入,部分残疾人士也难以自力更生。“地震对羌绣传承影响很大,一些羌绣传承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身为羌族人,陈云珍感到了肩上的责任。此后几年里,陈云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创立伊珎羌绣有限公司,进一步帮助当地妇女实现居家就业,也让羌绣技艺更好地传承。
“羌绣不仅是用来欣赏的,更要让它产生实用价值,让更多人通过这门技艺过上幸福的生活。”陈云珍说。多年来,陈云珍组织团队走村入户,在各个村镇开展羌绣技艺培训,传授羌绣技巧,培训了大批学员,为村民们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
53岁的擂鼓镇农民赵义琼就是其中一员。赵义琼因地震失去双腿,无法继续做生意,加之丈夫因病去世,家庭一度陷入困境。陈云珍得知后收她为徒。如今,赵义琼已在伊珎羌绣公司工作5年多,凭着羌绣技艺实现了自给自足。
据统计,陈云珍带领团队手把手完成全县19个乡镇留守妇女的羌绣技艺教学,累积指导培训20000余人次,带动妇女灵活就业500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工作室已培养市级羌绣传承人1名,县级羌绣传承人3名,高级绣娘50余名。
羌绣的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大。2020年,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里的东西部协作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车间顺利交付,通过“订单制”打造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服务新模式;2022年,公益项目“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在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挂牌,通过开展羌绣培训带动低收入手工艺从业女性改善生活状况;陈云珍的两个女儿在毕业后也加入了母亲的事业,为羌绣传承助力……
走进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巴拿恰纳萨巷的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羌绣配饰、首饰、香包等品类琳琅满目。“羌绣的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又要寻求创新发展的路径。”陈云珍介绍,“年轻的绣娘给我提供了新的思路,羌绣不能局限于衣服、鞋子、衣袖等日常用品,还要与时俱进,变得‘潮流’起来。”
为此,陈云珍不断探寻羌绣艺术的“可能性”:带领团队与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师生交流合作,将羌绣与绘画、雕塑等现代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创作;与其他非遗项目苏绣、奇石、茶叶等进行产品融合与文化交流……
“要真正的实现‘指尖技艺’带来‘指尖经济’,一针一线富百姓。”作为非遗传承人,陈云珍表示,将始终坚守传承、坚持创新,让羌绣走向更大的舞台,把羌绣做成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