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勇(成都)
●细品《剑煮红颜》,但见所涉女性,或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或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或以灵慧增加人间色彩,或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赵剑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剑锋是我的老乡兼文友,我对他的印象正如他的好朋友聂作平描绘的一样:他是一个爱酒、好诗、好义的人,个儿不高,微胖,颇有男人味,他让我感动的是他为拙作《晏阳初》一书,花了半年多的功夫,写了近二万字的评论;让我对他有点不“认可”的是他那鲜明的个性,总觉得这人不易接近;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老男人”对历史上有些“声誉”的女人研究得这么透,还专门出版了散文诗集《剑煮红颜》。出于好奇和感动,我忙里偷闲,定向阅读了《剑煮红颜》,还真让我眼前一亮,忍不住想要写点什么。
《剑煮红颜》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剑锋用诗意化的语言,为65名中国古代女性画像,匠心独运,形象逼真,共七个章节,文字优美,个性彰显,刻画到位,值得寻味、品味、体味,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女性的柔美与力量。女人是绵延社会的母体,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写女性的名篇佳句很多,仅写女性美的,大家熟悉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女性美是孕育、滋养、宽容、涵蓄、扶助和挚爱的美,是女性阴柔的至美,是那种像土地盼望丰收果实时的慈爱、滋养、柔润的至美。
《剑煮红颜》全写的是女性,不仅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也有公主皇后和神话传说中的女性,这些都是文化脉络里有名的女人,她们在历史的当口或停留、翻飞,或高蹈、升华,成为历史上深邃而耀眼的符号,让人念念不忘。我读《剑煮红颜》更多读到了我国古代女性的美与力量。比如写女性美的:傅善祥“一朵姊妹花开在太平天国遍地枭雄的眼眸中,开在南京城琥珀晶莹的夏天”,写给冯小青“垂帘只愁好景少,卷帘又怕风缭绕”,苏小小却是“一朵娇小的花,在西湖上荡漾”……写女性力量的也不少,比如班昭“把《前汉书》修成皇帝的口碑传唱于史,把自己的经历修成后人景仰的曹大家”;李清照“你是傍晚的一截云,点起草原上的狼烟。你是宋朝的一块大椽,搭建史册上滴血的文章”……最具颠覆意义的唐朝女皇武则天,她的才能和个人魅力,又无不让那些男性大臣们臣服;西汉的窦太后辅佐了三朝皇帝,北魏的冯太后开启了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孝文帝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讲她们甚至比当时的男性执政者们更有智慧,更具眼光。
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细品《剑煮红颜》,但见所涉女性皆是历史津津乐道之人,她们或以慈悲美化社会人心,或以忍耐化解暴戾之气,或以灵慧增加人间色彩,或以和平创造大众福祉,剑锋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慈悲、忍耐、智慧和和平。特别是剑锋平民化的视角更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把或残酷、或悲壮、或酸楚、或温情的历史本真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历史便不是冷冰冰的典籍,而是具备了人间烟火的温度和诗性的高度与厚度,让这些女性在人类社会中地位更加真实,也变得崇高,不可或缺。读《剑煮红颜》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感受到了女性的美和力量。
——作者的恒心与坚守。读《剑煮红颜》让我对古人造的“恒”字理解更深透,一个“忄”,一个“亘”字,在心中亘古不变。《剑煮红颜》是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赵剑锋以全景式、充满画面感的方式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2005年开始酝酿,2023年结集出版,历时18年,用他自己在书的后记中的话:“写作时间跨度之长,常常令自己生厌。断断续续,写写停停,就像一匹散落草原的瘦马,不慌不忙,吃饱了走两步,饿了又啃几口,不争朝夕,也不争春秋,只享受这片草原带来的惬意与快感。”言语中,我感受到他写这本书之艰难。正如著名诗人熊焱所说“这本书的难度在于是一种‘受限的写作’,需要收集资料和考证典籍,且不能颠覆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约定俗成的美学价值”。一方面收集梳理筛选难。中华文明浩浩荡荡五千年,作者只有侧重写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触摸那个时代的印迹。这就涉及收集筛选甄别,千难万难中剑锋最终从中国历史与神话里整理出100余位经典女性形象,又精选了65位,这让我充分理解剑锋在他新书分享会上所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写的过程中常常“搁浅”“断气”了。另一方面个性化刻画难。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一个作家的伟大与题材本身无关,只和题材能触动作者的程度有关”。一定程度上作者的情感和温度决定作品的高度。人生说是短暂,其实也还漫长,一生经历的事情还不少,更不说剑锋选取的这些人,写什么?怎样写?前提至少需要了解掌握每个人物的所处时代背景、生平事迹,剑锋为了更好地书写这些“红颜”,沉入到浩瀚史料中,挖掘她们的生平事迹、了解她们所处时代的政治制度、民俗风情和生活环境,以及她们身上所发生经典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中寻找最能触动自己的“特写画面”,再用散文诗的形式进行创作……真可谓“时间砥砺信仰,岁月印刻初心”。
常言说“惟感动自己,方能感动别人”。说句实话,《剑煮红颜》是我能读下去为数不多的一部散文诗集。唐代张祐说“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书中对于人物恰当把握与深度揭示,每一个美女画像饱满且传神,极具吸引力。读《剑煮红颜》不仅仅看到一个个神灵活现的红颜,更读到了作者的恒心坚守、锲而不舍、赓续前行。
——行文的独到与匠心。唐代王土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运”。《剑煮红颜》之所以受读,就是作者匠心独具,方成精品。一则是看似散淡随意,实则有章有法。就创作手法而言,看似没有章法,东突西撞,有的仅人生的一个切片,有的结合人物的一生进行综合写作,有的抓取历史的一个小截面进行诗歌化呈现,有的将相关人物糅杂在一起进行全面铺陈下笔……实则总体上按照时间的脉络,手法新颖、不拘一格,历史当下未来结合,时间空间相结合,勾勒出了诗意书写的女人世界和文化图景。二则是行云流水的诗性品格。《剑煮红颜》吸引我的重要一点还是它的诗性品格。可以说《剑煮红颜》具有诗情、诗意、诗象、诗味、诗境及其五个方面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充满诗性的艺术形态,之所以同时具有五个方面的诗性,主要是作者自我身上的诗情画意本来丰富,他写的这些历史人物一个个都具有特殊光亮,而作者在他的作品中以自我之情,点燃了作为被观照对象身上的火焰,再加之作者采用散文诗表达形式,使其具有轻盈美、机趣美、意境美、哲理美等散文诗美学特征,有力地成就了这部文学作品卓越的诗性品格。三则是灵动优美的语言。《剑煮红颜》吸引我的还有剑锋对诗性语言的经营与建构。《剑煮红颜》用独到的思诗之语,对诗歌所表现的人物加以精妙的解构,从中建立自己的语言世界。除具有浓厚的抒情因素,还存在一些哲理与情趣,因而形成了一种智性诗歌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感知到汉语之美、声韵之美、图案之美与线条之美,在阅读的过程都会让我们受到视觉与灵魂的撞击。再则是对散文诗文本写作的再探索。散文诗的语言,因为在张力上需要自由发挥,所以长句子不可避免;而意境上的画龙点睛又需要在密度上进行内敛化处理,对辐射性抒写进行以一当十的词语调控,所以诗一样的短句便出现了。它们在《剑煮红颜》里彼此呼应,精当而又唯美地将历史人物转化成诗意化、文学化的现代语言,来重新表达和构筑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值得品味与品鉴。
总的来说,《剑煮红颜》无疑是一部作者用心灵淬炼的作品,作者通过散文诗形式描绘一幅幅由远古奔赴而来的绝世画面,印证着他全身心着力抒写的“红颜世界”,达到了形神俱一的契合,合成了一道美而且足的风景。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