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王晓阳:我对世界读书日的理解——写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
发稿时间:2024-04-21 08:28   来源: 绵阳日报

  □王晓阳(绵阳)

  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我在前几个读书日期间先后写了七八篇有关读书的文章,今天谈谈我对读书日本身的理解。

  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设立世界读书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设立读书日最初是由西班牙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为了纪念西班牙著名作家、世界名著《堂吉诃德》的作者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因为他是在4月23日这天去世的。与此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秘鲁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去世的纪念日,还是冰岛作家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把这一天作为世界读书日的确是实至名归,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的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笔者最初看到这句话总觉得有些耳熟能详,后来一回忆,发现在许多西方人的婚礼上,牧师为一对新人主婚时总是要说出类似的话,要求男女双方都要承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贫穷还是富有,患病还是健康,都要永远相爱”。我的理解,世界读书日作出这样的主旨宣言,意思是说,人与书之间犹如男女之间的爱情,任何时候都不能相互背弃,而是要相爱到底,读书到老。

  同时,我又隐约觉得,设立世界读书日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主动读书、自觉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需要政府、组织大力提倡了。不然,为什么各地每年还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很多活动,对读书一事进行大力倡导呢?而其他有些活动比如赚钱、赌博、游戏等,由于有很多人趋之若鹜,似乎是不需要专门设立什么赚钱日、赌博日、游戏日来倡导的。

  世界的情况我不大了解,就我们国家而言,真正喜欢读书的还不算多。我们先看统计数据。2022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在我国成年国民中,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只有11.9%。往前推11年,2011年的数据为4.3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11年间增长并不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年人均阅读纸质图书一般都在十多本至五六十本之间。

  再看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我出差也不算少,特别是在当记者的那十年,但外出时很少在候车室、汽车站、飞机上、地铁上、汽车上看到读书的人。远远望去,一片一片都是低头一族玩手机,或者聊天一族、瞌睡一族。如果偶尔在车站、机场等候场所看到一个捧着书在读的人,我会惊喜莫名,深感吾道不孤也,经常有上去交流的冲动。

  再看个人行为。我也常与不少熟人、朋友、同事就读书问题做过交流,他们大都会说“太忙了,实在没有时间读书”,但我看到他们还是有很多时间用来喝酒、打牌、聊天,大多数人都不会把业余时间用到读书上。有时候我还被他们意味深长地反问:“你还在读书啊?”然后,恭维我一句:“你都学富五车了,还读那么多书干吗?”

  但在过去似乎不是这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为过去很长时期的一个社会信条。在读到传记《沈从文的前半生》时有个情况也让我吃惊,在那么早的时代,那么偏僻的地方,那么一个比较差的环境,却有那么多的读书者。

  然而现在,读书的气氛淡了,读书的热情减了,读书的种子少了。对当今不少国人而言,一时半会,读书恐怕还不能成为自觉行动,不能成为刚需,还需要劝告或者说倡导。所以,每年还得大张旗鼓地举行读书日纪念活动。

  同时,我理解,读书日不只是指在读书日这几天才读书,它要的结果是经常读、自觉读、主动读、全民读。读书不只是学生的事,更重要的是成年人要读书,不要有任何不读的借口。要通过读书把人们从闲懒中扯出来,从赌桌上拉下来,从游戏中引出来,从吃喝玩乐中挤出来,形成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最终让读书成为推动人类自身完善提升的途径,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日(当然不只是这天)除了读书,还得买书。虽然有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如果谁都不买书,又到哪里去借书呢?何况,连书都不买的人,还能称读书人么?真正的读书人肯定是买书人、藏书人,甚至达到书痴的地步。读书日主旨宣言里面也讲,要“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我以为,买书、读书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尊重和感谢。(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