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安州:“三方共治”畅通农村水系
发稿时间:2024-04-15 08:31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安州区抓紧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项目建设,通过提升蓄水能力、输水能力、提水能力、管护能力,改善、恢复、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发展特色产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州区推行“政府奖励补助+经营主体投入+群众就近务工”三方共治机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舞台,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原标题:政府奖励补助+经营主体投入+群众就近务工

  安州:“三方共治”畅通农村水系

 

  位于花荄镇九合村的安江干渠项目建设现场

  绵阳新闻网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安州区抓紧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项目建设,通过提升蓄水能力、输水能力、提水能力、管护能力,改善、恢复、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发展特色产业。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安州区推行“政府奖励补助+经营主体投入+群众就近务工”三方共治机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舞台,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近日,记者在位于花荄镇九合村的严家沟整治项目现场看到,两台挖掘机正在对河道开展清淤、疏通,60余名工人铆足干劲抢抓工期。

  九合村村民曾代华每天来工地上做搬运、铲沙等小工,一天能挣100多元。他表示,在“家门口”务工,不但挣了钱还能照顾家庭。

  九合村党委书记卿官松告诉记者,九合村在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中预计整治45口塘堰,整治3500米山洪沟和水利沟渠。目前同时在建的严家沟整治项目与安江干渠一标段项目吸纳了全村上百人在“家门口”务工,助力村民就业增收。

  安州在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进程中,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确保了灌区农业丰产增收,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舞台,增加了村民收入。据了解,安州区农田水利建设三年行动(2023年12月-2026年12月)计划投入资金21.66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出工近180万人次,支付劳动力工资近4.33亿元。其中,2024年计划投资4.3亿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出工近35.7万人次,支付劳动力工资近9000万元,有力提升了群众稳定增收能力。

  政府奖励补助,提升覆盖面。安州区出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奖补方案,奖补项目明确技术标准和监管流程,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组织实施,按不高于70%的标准进行补助。重点组织基点户、监测户、边缘户等群众积极参与建设,集中整治、成片推进,共计整合市区奖补资金1270万元,全额补助100个村级建设主体,整治沟渠、塘堰、提灌站等公用工程;配套区级预算村级公共设施运维资金,以7个中小型灌区为单元,网格化确定责任主体,实行从源头到田头、从渠中到岸上系统清理农村水系,群众日增收50-100元。

  经营主体投入,提升主动度。安州区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实行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分设,将农田渠系使用权与土地经营权挂钩,整体流转承包,落实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土地流转承包大户农村“水管家”责任,亩均投入10-15元,自行组织开展“责任渠塘”整治。塔水镇双埝村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宜字头制种公司自行投资100万余元,改善园区1000余亩农田内的排灌渠系,受益群众300余户。

  组织群众务工,提升收益率。安州区组织引导中标施工单位与项目区112个专业劳务合作社签订劳务协议,让经营主体就近用工,实现群众就近创收。白水湖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行以工代赈方式开展建设,采取“施工中标企业+本地劳务公司+本地村民”的方式,聘用秀水镇、塔水镇等地村民200余人,支付工资200余万元。黄土镇盐井村向村民提出“自己的事自己干”,3000余村民每月交纳1元、企业和种养大户每月交纳100元,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管养基金,村劳务合作社负责维修养护,参与群众日均增收100元。(记者 安峥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