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建圈强链 绵阳机器人产业“智”取未来
发稿时间:2024-04-03 08:38   来源: 绵阳日报

天链人形机器人T1

  近日,位于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的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工程师正为下个月参展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做最后的调试。

  20年前,福德机器人创始人胡天链带领团队获得当年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冠军,并拿到最佳技术奖,开启了机器人创新创业之路;20年后,福德团队不仅实现行业多项技术突破,还将站在全球工业博览舞台上,和世界各地高手同台竞技。

  从高校夺冠到行业突破甚至领先,福德机器人是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如今,以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为代表,我市正发挥技术创新、要素集聚、成果转化等优势,全力发挥平台作用,在策源端和转化端同时发力,全力冲刺机器人产业新未来。

  沉淀创新 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自产

  福德机器人参展的主角之一,是厂区中央身高160厘米的“天链人形机器人T1”。

  提起机器人,人们脑海里固有的是机械、呆板的印象,而这款机器人却尽显轻柔,甚至能做一些劈叉、一字马、跳跃等高难度动作,旋转、压腿更不在话下。

  机器人灵活度和人体活动的原理类似,关节扮演着重要作用。这款体态轻盈的人形机器人重43公斤,装有71个关节,而业内同款机器人体重通常更重,关节数大多为40个左右。就算和人体相比,也是不遑多让,人身上明确命名的关节是78个,所以“天链人形机器人T1”能如此灵活,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这位运动“达人”,厂房另一端,几名工程师正在调试一款理疗机器臂,它搭载着福德机器人专门开发的“人体理疗”场景,将代表“四川造”协作机器人特有的气质——兼顾创新的快节奏与休闲的慢生活,前往德国参展。

  协作机器人的抓重能力,是应用价值的关键。这款机器人有超过1。2:1的突出抓重能力,“意味着自重1公斤,可以抓起超1。2公斤的重物,这是我们所知的业内领先水平。”该公司市场部经理范毅文介绍。

  20年前,该公司创始人胡天链就读西南科技大学时,曾带领团队荣获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冠军并荣获最佳技术奖,开启了机器人的创新创业之路。走下领奖台,奔赴大市场,2012年,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诞生。

  在机器人关节的研发中,范毅文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密度超轻量一体化关节,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关节的布局结构,集成了电机编码器、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大大提升了关节的功率密度,使得机器人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这也是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能独立完成人体高难度动作的关键之一。”

  在技术精进之路上,谐波减速机颇具代表性。作为一种齿轮传动装置,通过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来满足机器人各项运转,重要性堪比汽车的“变速器”。福德机器人用了6年时间,实现自己研发生产,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

  20年的沉淀和创新,如今的福德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机器人全部核心零部件自研自产,在中国机器人版图上,书写属于“绵阳造”的荣光。

  建圈强链 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集群

  走进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飞檐走壁”的机器人在玻璃幕墙上作业,四足仿生机器人展示防爆作业,咖啡店里机器人咖啡师1分钟帮你搞定一杯拉花咖啡……让人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

  去年,科技城新区实现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不仅扶持吸引众多产业链企业,而且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为加速抢占新赛道,科技城新区探索建立了“一个领军团队、一个研究院所、一个实训基地、一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的“五个一”模式,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链,打造机器人创新产业集群。针对产业资金需求,组建超70亿元的产业基金,其中有30亿元用于机器人产业发展。

  今年,科技城新区还将通过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现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提能升级和市场化运作,组建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新兴平台,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等方式,赋能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是绵阳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在政策、资金、产业链配套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根据绵阳《智能机器人及无人机产业链工作推进行动方案》,将聚焦关键零部件、整机、应用三大方面,建圈强链,努力建设产业链创新链协调发展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

  发展机器人产业,是绵阳坚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推进绵阳工业新质生产力,加速为“新”而谋、向“新”而行,绵阳机器人产业正努力壮大,争当“新引擎”。(记者 兰建春 刘凤君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