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小区变“大院” 双向奔赴为幸福加码
发稿时间:2024-04-02 09:5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 “中间的墙拆了,我们这个二三十年的老小区‘改’出了敞亮的幸福感。”阳光下,陈婆婆和几位居民坐在公路小区里新安装的座椅上聊着天。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遇到小区矛盾该如何化解?我市在一些具备条件的相邻小区探索实施“拆墙并院”,打通空间,实现空间共用、设施共享。通过“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也推动了小区之间存在多年的问题得以化解,改出了基层治理的新思路。


  原标题:拆除“堵心墙” 并起“幸福院”

  小区变“大院” 双向奔赴为幸福加码

位于游仙区沈家坝的公路小区和怡和家园小区整体改造合并后现状


  “中间的墙拆了,我们这个二三十年的老小区‘改’出了敞亮的幸福感。”阳光下,陈婆婆和几位居民坐在公路小区里新安装的座椅上聊着天。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遇到小区矛盾该如何化解?我市在一些具备条件的相邻小区探索实施“拆墙并院”,打通空间,实现空间共用、设施共享。通过“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也推动了小区之间存在多年的问题得以化解,改出了基层治理的新思路。 

  院子敞亮了,连房租都涨了

  游仙区沈家坝有两个老小区。建于1999年的公路小区属于房改房,有250户居民,一墙之隔的商品房小区怡和家园有40户居民。

  随着年限增长,设施缺乏、车位紧缺、公共区域失养失修……居住体验越来越差。受空间限制,怡和家园小区停车需借道公路小区进入,两边摩擦不断,甚至大打出手。“拉锯战”持续多年,沈家坝东街社区经常接到居民反映各种烦心事。

  “如果按照传统改造方式,两个小区通道窄、停车难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游仙区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中心负责人介绍,要想彻底改变,只有拆除中间围墙,优化院落结构,释放空间,便于后期管理。

  2021年,游仙区住建局、街道社区通过集中宣讲、在线征集等方式收集意见。眼看方案通过了,破墙施工计划却被叫停。施工队拿着工具准备动土时,公路小区几位居民不让动。“多数人愿改,也有人认为拆墙后,隐私性、安全性没有保障,有顾虑。”公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蒋华清说。针对居民的疑虑,走访再次展开。

  最终,改造得以推进。在安全上,拆除违建、引入智慧门禁、改造雨污水管网和屋顶防漏、增加消防设施。在功能上,改造大门、黑化道路、增设非机动车棚和垃圾分类设施、提升公共照明、加装电梯等。改造过程中,充分听取居民建议,新增了树种,增设了公共晾晒区。改造后新增车位67个,总车位达到111个。通过拆墙并院、小区变“大区”,住户规模增加,专业化的物业服务有了施展空间。

  拆除有形的墙,也在破除无形的“心墙”。改造中,两个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率先合并,9名退休职工义务当起志愿者,为统一物业管理跑前忙后。“如今,小区要搞点活动,通知一发,大家积极多了。”蒋华清说。

  “变化大”“满意”是改造后居民口中的高频词。“院子敞亮了,环境好了,连房租都涨了。”沈家坝东街社区副主任王玉芳说,今年小区没接到一起投诉。

  拆除“堵心墙”,并起幸福院,两个小区整合后,随着矛盾问题一个个化解,也一步步实现着小区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的“双向奔赴”。

  环境更好了,心情也舒畅了

  长兴21世纪花园和紧邻的长兴名苑两个小区是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最早的一批多层建筑。近些年,小区路面坑洼破旧、排水系统年久失修、配套设施落后匮乏,加上停车无序、违建遍地,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由于部分空间归属、产权等问题,两个小区一直有矛盾,还打过官司。为阻挡对方“越界”,有人干脆在小区之间用石头和钢架砌起一堵墙,将两个小区隔开。

  小区之间的矛盾,街道社区没少调解,“好几次双方刚坐一起,没说几句就吵起来了。”普明街道火炬东街社区党委书记毕伟说。

  这道乱石墙就这样存在了20余年。

  2022年,在住建部门指导下,两个小区被纳入高新区首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征求意见时,双方再次因配电室区域划分等问题出现分歧。最终,经多方听取意见、完善改造方案,2023年3月,施工队终于进场。“堵心”的乱石墙被最先拆除,随着道路、地下管网、照明、绿化等全面提升,改造在当年底顺利完成。

  如今,两个小区打通成为一体,活动空间宽了,焕然一新的大院落干净清爽,智能监控、充电桩、公共厕所、老年活动中心、议事厅一应俱全,小区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在游乐健身区,两边居民们一起遛娃聊天,“老问题没法完全解决,但改造后,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了。”居民陈女士说。“业主满意度高了,交物业费都更积极了。”21世纪花园物业公司经理万海滨笑着说。

  前不久,4位居民代表将印有“旧小区百姓福祉新时代人民公仆”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普明街道办负责人手中,表达居民们对这次小区改造的满意和感激。

  如今,小区建起了党支部,成立了新的物业管理委员会,畅通渠道,问计于民,小区还将植入社区食堂,优化车位管理,改善服务。“创新方法,改变思路,既改得好,也要治得好、管得久,居民们就会更满意。”毕伟说。(记者 兰建春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