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绵阳传统民俗,怎一个热闹了得
发稿时间:2024-03-17 08:21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从演绎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雎水踩桥到祈愿风调雨顺的老马“龙抬头”民俗文化节——

  绵阳传统民俗,怎一个热闹了得

踩桥祈福



  安州区雎水镇

  春社日 “踩”出满满幸福感

  3月13日至15日,川西北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会——“中国春社·雎水踩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上安州区雎水镇的太平桥,上演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15日早上6时许,记者在雎水镇看到,成群结队的人们兴高采烈地向着同一个方向行进,他们的共同目的地就是雎水太平桥。

  太平桥边,金灿灿的油菜花、琳琅满目的展位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相融成一体,葫芦烙画、安州剪纸等非遗传承人纷纷亮出绝活,小吃摊位烟火气升腾,一派春和景明的乡村盛景。

  早上8时许,飞架于雎水南北之间的太平桥上人流量逐渐增多,丢药钱、拜干爹、祈平安……男女老少争相表达着心愿,向着桥上走去,希望免去来年的灾难。

  “早就听说这项流传了200余年的民俗活动,这次特意带孩子一起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人群中,来自河南的游客刘女士对记者说道,“据说在太平桥上来回走三遍,可以消灾免难,保来年平安,我们一家人来这里也是为了祈福纳祥。”

  据了解,传统的踩桥分为“踩子时桥”“娃娃拜狮”“拜干爹”和“丢药钱”。但随着时代发展,如今拍照、摄像、发朋友圈分享等成为群众开启的踩桥新玩法,既踩桥祈福,又分享快乐,用手机镜头将踩桥的热闹氛围传递出去。

  在太平桥头,记者看到,为确保踩桥群众安全,两边的桥栏不但用钢管加固隔离,而且还有武警、公安和志愿者“保驾”。据了解,当天共出动了警力1300余名,并针对踩桥工作建立治安卡口8个,治安执勤点位20余个,确保踩桥活动安全。

  记者看到,雎水河两岸,如潮水般的人流绵延了数公里。河滩里,小商小贩叫卖声、游客的欢笑声响成一片,上演着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李秀琴是雎水镇金华村人,已在太平桥边开办农家乐12年,每年“雎水踩桥”时,是她最忙碌也最开心的时刻:“各地游客、媒体会来我们这里‘踩子时桥’、‘丢药钱’、拍摄采风,然后再到我们农家乐吃饭,我们每天能接待40多桌客人,一天的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

  雎水踩桥吸引了八方游客,给当地带来了难得的商机。全镇大小饭店、宾馆、茶馆、小食摊,甚至连街上居民家里都已客满,雎水王酒、红酥、张包蛋等当地农文旅产品更是供不应求。本次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0余万人,辐射带动周边消费2360余万元。

  “我们努力打造‘古海遗珠·安逸安州’新文旅IP,引导游客向往安州、来到安州,切身感受安州逸趣。”安州区文广旅局局长林建国表示,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活动是安州区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季暨春季文化旅游季“3+X项”活动之一,整个活动持续至5月。除雎水踩桥外,期间还将陆续举办“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暨‘骑遍四川’第七届中国·安州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红花源第五届赏梨花节”等11项文旅活动及7项配套体验活动,让广大游客多维度感受安州文旅的“品牌矩阵”。

  近年来,安州区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引领,统筹了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等多方力量,举办了种类多样的农文旅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参与体验,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创新了“文旅兴镇”增值空间。特别是去年11月28日,川青铁路安州站在雎水镇正式开通运营,雎水成为游客来安州的第一站,无缝对接“大九寨”旅游环线,将“早上九寨观山水,晚上安州泡温泉”的期待拉满,形成了“小投入、大产出”的文旅融合新格局。

  新闻多一点

  安州区雎水太平桥春社踩桥民俗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时间是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民俗春社日,是川西北地区最为壮观的民俗活动之一。雎水春社踩桥源远流长,是中国民俗文化活动中具有独特性的、不可复制的民俗“活化石”,2012年该活动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价值节庆”。

  春社踩桥的祈福活动有:“踩桥”,从桥上走过,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吉祥;“拜干爹”即“过桥拜”,极具乡土味;“娃娃拜狮子”,另具特色;“缠红绳”,祈求美好姻缘;“丢药钱”,丢掉晦气,也是鲜有的民俗风景,“消灾可以免难,舍财可以免灾”。(安宣 记者 安峥 刘晏男 宋德平 文/图)

巡游

  三台县老马镇

  二月二 “抬”起一年好兆头

  绵阳新闻网讯   二月二、龙抬头。3月11日,三台县老马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龙抬头”民俗文化节。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云集于此,迎龙求雨,企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请龙!”随着一声高亢而有力的呼声,八名身着传统服饰、身强力壮的村民,齐心协力将龙头抬起,从龙头山脚下出发,穿越小镇的街巷进行巡游。

  阳光下,龙头熠熠生辉,威严而神圣,仿佛真的龙魂在其中游走。舞龙、划船、打鼓、击锣……各种民俗表演紧随其后,簇拥着龙头缓缓前行,组成了一支壮观的巡游队伍。

  据了解,当地的“龙头节”,起源于唐朝,传承有300年以上,是以祭龙为载体开展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的活动。在活动现场,各种农资农具销售区和现代化的农机展示区也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他们在这里可以购买到所需的种子、农药和农机农具,为接下来的春耕作准备。

  商家王松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先进设备——麦冬采挖机。这款机器在采挖麦冬时,无需人工抖泥,可直接装车,大大提高了采挖效率。“老马镇是涪城麦冬的主产区之一,我们这款采挖机相比传统的人工采挖省时省力,一亩地采挖完毕,大约能节省1000多到2000元的人工费用。”王松表示。

  前来购买农资的村民关春梅也对活动表示满意,她激动地说:“今年是龙年,今天又是龙抬头,我们在这里可以买到种子、农药和农机农具,希望今年风调雨顺,我们种的庄稼能够丰产丰收。”

  “龙头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创新与发展。这种交融与碰撞,也让“龙头节”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真切感受到了老马镇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的浓烈氛围。”来自九寨沟的游客徐文敏说,二月二龙抬头节庆,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老马镇“龙抬头”民俗文化节为期三天,分为起会,正会和散会三个阶段。老马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智介绍,这三天将开展民俗巡演、麦冬丰收运动会等特色活动,充分展示老马本地文化和乡土特色,并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农文旅融合,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行,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据了解,老马镇是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始终围绕“做优主导产业,做靓特色产业”“做特农业大镇”目标,以麦冬、生猪产业为主导,以鸵鸟、蛋鸡养殖产业为特色,全力写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延伸,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镇供销社为牵引,持续壮大镇域经济“总盘子”,麦冬常年种植面积1。1万余亩,全域划入“国家现代农业(生猪种业)产业园”区域,两个国家级生猪原种场持续健康发展,年出栏生猪保持在10万头以上。
(记者 王何力 李春梅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