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第一件事,历来备受舆论关注。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领导选择了走进园区——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释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去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领导选择了走进民营企业——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鲜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连续两年,“新春第一站”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没有激昂宣示,只有笃定前行——“新时代的硬道理”,在绵阳这样诠释。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硬道理”,动摇不得、放松不得。总结绵阳近年取得的成绩,一条重要经验,正是坚定不移坚持了这一“硬道理”:
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绵阳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的改革举措,创新能级持续提升、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高质量发展,根本支撑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绵阳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开放命题。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绵阳谋划和推动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力,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
实践证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绵阳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关键是要推动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登山赛”,那么新质生产力发展就是“制高点”。谁能抓住机遇先登峰顶,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科技资源富集、产业根基厚实、企业家敢拼善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坚实基础。近年来,无论是培育无人机产业等新兴产业,还是布局空天产业等未来产业,无不展现出绵阳厚植新质生产力的深谋远虑。
事实证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绵阳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产力”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年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其中就包括了对发展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作出的系统谋划——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让创新起主导作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绵阳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产业升级。绵阳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绵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担粮。乘着新时代东风,笃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绵阳,正向“新”而行,振奋龙马精神,谱写崭“新”篇章!
春天不会辜负每一颗积蓄力量、向上生长的种子,历史不会辜负每一个创新者、奋斗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