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加快“无废城市”建设
发稿时间:2024-02-03 09:50   来源: 经济日报
  摘要: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建共享美丽中国,驱动减污降碳进入“快车道”。《意见》明确,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日前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以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建共享美丽中国,驱动减污降碳进入“快车道”。《意见》明确,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从城市整体层面将深化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改革作为有力抓手,城市“无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可推广示范的治理模式。在深圳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安徽铜陵通过“无废矿山”建设,将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重庆积极创建“无废”学校、“无废”小区等,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无废城市”建设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不合理的城市更新建设,存在大拆大建、片面追求光鲜亮丽的开发倾向,这将加剧各种固体废物的产生,诸如建设废弃物、工程废弃物等。二是公众集约节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和行动不足。三是废玻璃、废塑料膜、废木料、废复合包装等低值再生资源,在垃圾总量中占比约为30%,但由于回收利用利润低、成本高,企业缺乏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四是固废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水平仍然较为落后,无法为源头减量、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置等技术环节提供全面支撑。鉴于此,应多措并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系统化、科学化、长效化。

  摸清底数,不过度开发。建设“无废城市”,要在全面调研城市固废处理现状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新建、大规模搬迁等城市更新方式,改为“留改拆”并举、以保留提升为主的城市更新发展方式,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增强公众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增强集约节约意识,完善固废处置设施和流程,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借助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科学性、必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增强公众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使其发挥作为城市“无废”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身体力行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同时,对于固废处理处置设施应保证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固废处置单位应主动为公众监督创造条件,维护公众监督权利,提高公众参与感,避免邻避效应。

  提供必要财政补贴,引导企业发挥社会责任。由政府主导,充分引导企业开展固废处理、综合利用等项目研究,以解决城市低值固废处理融资难题,实现城市主要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对环境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不明显的低值固废处理应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以增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技术引进与创新并举。因地制宜引进减污降碳技术、危废精细化处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科学评估引进后续效果,杜绝“盲目引进、一引了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城市固废处理、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推进智能分类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与高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依托现有城市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基础,全面提升城市“无废”建设技术支撑。 (李小勇 崔子婵)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