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拼到最后看韧性
发稿时间:2024-12-23 09:54   来源:
  摘要: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其中,“韧性”一词再度“出场”,令人印象深刻,成为一年来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生动缩影。将其放在经济工作全年背景下“划重点”,让人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 新声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其中,“韧性”一词再度“出场”,令人印象深刻,成为一年来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生动缩影。将其放在经济工作全年背景下“划重点”,让人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回顾即将走过的2024年,从一季度开局良好,到二、三季度下行压力加大,再到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后明显回升、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同时也揭示出一个深刻道理:拼经济,拼到最后看韧性。

  经济发展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成长的烦恼”。这时,该拼还得拼,拼是最好的解法。但拼,不是急躁蛮干,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而是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该“稳”的稳住,该“进”的进取,在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中始终保持强大的韧性。

  韧性,来自战略定力。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新时代十年,困难挑战年年有,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特别是今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正是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了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展现出无惧风雨的强大韧性。实践证明,战略定力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真正的底气、信心和勇气所在。有了坚定的战略定力,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仅看经济增长之“量”,更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不是经济发展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

  韧性,来自长期主义。长期主义着眼于长远发展,算好当前的“小账”与未来的“大账”,不因发展中出现的短暂困难和挑战而灰心失望、畏葸不前。面对今年二、三季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的形势,国家推出了一揽子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不仅稳住了中国经济基本盘、提振了市场信心,更为结构调整和长期发展夯实了基础。这也再次说明,韧性来自坚定的长期主义,越是在艰难时期,越要坚守长期主义。追逐风口、追赶热点,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是一种思路。唯有坚守长期主义,立足当下看长远、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日日为继、久久为功的韧性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十年磨一剑,方能基业长青。

  韧性,来自干字当头。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年来,“稳”的势头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定有力,“好”的因素逐步累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来自干字当头、奋发有为,看准了就要抓紧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事实证明,做好经济工作,重点在行动,关键靠实干。拼经济,必须做行动派、实干家,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强协同联动,反对本位主义,形成抓落实的合力,尽最大努力拿到最好结果。

  拼到最后看韧性。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们不是轻轻松松走到今天的,也不可能轻轻松松走向未来。未来什么样,取决于当下我们怎么拼。我们要像敲钉子一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一件抓落实,大家一起苦干、巧干、坚持干,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