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时评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发稿时间:2024-12-23 08:48   来源: 绵阳日报
□刘华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强调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绵阳科技创新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需深入领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加速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成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能力。从经济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看,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不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近年来,绵阳不断打破传统产业束缚,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依托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26.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等良好资源,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医用回旋加速器、高速背板连接器、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成套技术等成果打破国外垄断,核医疗、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等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下一步,绵阳还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力提升为主要着力点,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绵阳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高度的产业融合能力。从价值链理论和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等视角看,产业融合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整合不同产业的优势资源,不断突破传统产业的边界和局限,催生出一系列全新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条。近年来,绵阳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围绕重点培育的12条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链条,建立产业链“链长制”,逐一编制形成产业发展报告、推进方案和工作清单。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无人机产业集群、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绵阳成功获评全国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延续试点城市。下一步,绵阳还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能力提升发展为主要着力点,持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企业间的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绵阳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度的产业融合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从需求理论和市场竞争理论等视角看,市场发展潜力是吸引企业和投资者目光的巨大磁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绵阳坚持将全域开放作为活市之源,出台“招商10条”,组建7支专业化驻外招商队伍“双招双引”。2023年,绵阳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0%,核医疗产业、激光技术应用、新型储能、无人机产业等增速均超过两位数。下一步,绵阳还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发展潜力提升为重要着力点,聚焦智能制造、城市治理、公共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优势场景资源,深挖推广应用示范。加强区域协同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热情,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