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沿线有着翠云廊、中国两弹城、嫘祖故里、李白文化、白马文化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因此,可将绵阳蜀道沿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12月18日,在梓潼两弹城举行的绵阳蜀道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上,来自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的教师邓韵在绵阳蜀道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上,阐述了绵阳蜀道沿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策略见解。
当天交流会汇聚了来自绵阳高校、党校、机关事业单位等蜀道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绵阳各县(市、区)社科联负责人共70余人,共同深入探讨蜀道文化的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交流会上,11位专家学者就蜀道文化的研究、阐释、宣传、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发言,涉及蜀道文化遗存、重要关隘驿路、古树名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主题,展现了我市蜀道文化研究薪火相继、代有传承、开拓进取的学术特点。
随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廖胜对四本学术著作和部分学术研究报告进行了专业点评,从成果亮点和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蜀道文化研究提供了学术指导。
“此次交流会不仅为蜀道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也为绵阳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绵阳市社科联主席梁茂表示,绵阳拥有丰富的蜀道文化资源,需要持续深入挖掘研究,以文赋旅,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鼓励更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蜀道文化的研究、阐释和保护利用工作中来。
当天,在梓潼两弹城还举行了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穿越千年古道 传承蜀道文化”专题讲座,来自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蔡东洲从蜀道历史概况、蜀道文化遗存、蜀道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古蜀道的历史成因、地理结构、自然景观以及蜀道文化的深刻内涵,阐释了蜀道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让与会人员对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蜀道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具体。
(杨小亮 袁渝凯 涪江观察记者 刘晓东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