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绵阳市安州区因地制宜厘清发展路径,以实际行动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村庄美、生态优、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今晚(12月12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记者罗丹:“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绵阳市安州区的花荄镇,在我的脚下,一条红黄蓝三色的线条蜿蜒向前,绵延数十公里,像一条彩色飘带,包围着整个花城果乡。”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党委书记彭茂华:“这条彩虹路既是一个景观路,也是一条产业道路,花荄镇全镇21个村(社区)分成了四个片区,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将自身发展定位为“绵阳的后花园”,花荄镇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商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出多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让城市处处见景,步步入画。
游客喻先生:“这个建筑设计还是蛮有特点的,比较符合我们东方美学的一些标准。”
集特色农家乐、购物采摘、休闲住宿于一体,花城果乡片区现有星级农家乐17家,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约12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约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农家乐经营者陈亮:“2023年升级后,我们的营业数据在原有的基础上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花城果乡片区还创新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提升服务,为农户降本增收。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花城果乡片区大党委副书记彭林:“创新设立了片区‘大党委’,探索成立了‘片区服务公司’,统一为农家乐等经营主体提供用工培训、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去年带动片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30万元。”
通过统筹片区内3个村党组织和5个“两新”党组织,安州区设立的片区“大党委”,涵盖乡村旅游、种养殖、农产品加工3个功能型党支部。在“大党委”的指导下,万亩柑橘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科学规划和培育发展,已成为集柑橘种植、采摘体验、观光旅游、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荒山野坡变成了柑橘飘香的“金山银山”。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驻村第一书记杜雪飞:“九合村推行大园区小业主的种植模式,吸纳了周边800余户农户参与。目前园区内柑橘种植规模达1.2万亩,年产量超6000万斤,年产值接近2.4亿元,持续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花荄镇出发,一路向西约25公里,就来到平原地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典型代表——位于安州区秀水镇的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目前该园区综合产值达到40.6亿元,每10桶四川产出的菜籽油中,就有1桶产自这里。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党委书记冯正国:“我们园区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科学管理土地,帮助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同时,成立‘土地银行’,将碎片化土地进行零存整取,统一管理。还探索推行‘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以村供销社‘积分超市’为平台,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何以兴镇?建设补短、片区规划、创新管理,安州区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乡村“镇”兴之路,交上一份“安州答卷”。
绵阳市安州区委书记胡斌:“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安州样板,计划用5年时间,所有行政村均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推进全国数字乡村试点,打造充满活力稳定有序的善治乡村。”
(安州融媒 涪江观察记者 宋德平)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