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益
2024年绵阳环保世纪行④|发挥人大监督之责 推动建设景美人和、智慧高效的美丽绵阳
发稿时间:2024-12-12 10:04   来源: 绵阳新闻网
  摘要:一年四季不同色,春夏秋冬皆美景。冬日的绵阳,三江湖水碧波荡漾、红嘴鸥群鸥翱翔、北川小寨子沟五彩斑斓、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白雪银装……

  一年四季不同色,春夏秋冬皆美景。冬日的绵阳,三江湖水碧波荡漾、红嘴鸥群鸥翱翔、北川小寨子沟五彩斑斓、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白雪银装……

  近年来,绵阳市人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美丽绵阳”建设决策部署,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立法、监督等工作力度,努力推动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构建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贡献人大力量。

  

城市14.jpg

 

  绵阳水系较发达,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为全力推动“生态美市”战略落地落实,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全省首部水污染防治方面地方性法规《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进行修订,用法治力量守护碧水清波。

  在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采取多种举措,全方面多层次地进行保护。“今年来,我们听取和审议过去两年的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按照《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深入了解大气、水、土壤、声环境等方面主要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面临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为更好守护“绿水青山”,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对湿地保护责任落实、湿地日常监管、湿地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提出对湿地保护等一系列建议;开展《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立法,为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W020241206529059311358.png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来绵阳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市人大联动全市各个部门,花费近500天,9次深入调研、查阅近100万字资料、4次听取专题工作汇报、先后13次修改完善,形成了《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并于今年5月29日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条例》对绵阳市境内所有类型的历史文化遗址通过地方立法予以保护,是开全国全省先河的创制性立法。

  今年以来,市人大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丽绵阳上下联动监督。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组建6个联合调研组,对全市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文旅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审议意见。

  此外,为努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代表建议件、审议意见督办。今年以来,先后督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代表建议18件,通过专题调研、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努力推动相关方面提高办理质量,共同筑牢涪江上游生态屏障。

  “我们将始终聚焦中心大局、依法治理、以人为本,用法治力量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回应人民对良好生态文明的新期待,努力推动建设绿色繁荣、景美人和、智慧高效的美丽绵阳,打造科技创新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市人大法制委办公室主任金博说。

  (涪江观察记者 郑金容 杨沐琪/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