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声
一个下水道盖子破损,网友三次发帖举报,到底该谁更换?市政部门和辖区政府各执一词。是划分权责重要,还是保障公共安全重要?
在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背景下,要求居民开具奇葩证明的乱象仍不时出现。是转移隐存的责任风险重要,还是方便群众办事重要?
“旧官热衷欠账、新官不理旧账”,在政府部门工作运行中时有发生。是精于计算重要,还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重要?
……
上述现象虽属个案,却屡有现实翻版。既然痼疾一直存在,既然相似的“剧情”反复上演,说明当中不可能没有一点“道理”。每一件事都可能面临不同的利益选择,站在个人、单位、部门、地方的角度,有个体利益的算计、有瞻前顾后的疑虑、有私誉损毁的衡量……有这些“小道理”也属正常,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往往还有另外一面。如果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地方都只固守着个体利益的“小道理”寸步不让,“既要”“又要”“还要”,那维护公共利益的“大道理”又如何来讲?正是这一己、一域、一地、一时的利益,往往造成长久的困局。
仍以一个无人更换的破损下水道盖子为例。市政部门认为应该由辖区政府恢复,辖区政府又认为归市政部门负责,球踢过来又踢过去,盖子始终没有更换。问题是,这种本属体制内的权责范围,一般市民又如何知晓?市民只会认为自己的呼声未能得到响应,是政府“不作为”“慢作为”。市政部门和辖区政府“内部运作”的分歧,却在公众面前消损着政府的公信力。事例虽小,仍可喻大。“新官不理旧账”的危害,类同此理。
“小道理”与“大道理”的纠葛,实质是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纠葛。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总有许多不言自明的“大道理”需要遵循,并且“大道理”总管着“小道理”。任何改革无论谋划多么到位、方案多么缜密、工作多么精细,都不可能让每个人从中获益。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地方,如果都只讲个体利益的“小道理”,罔顾公共利益的“大道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又该如何求取?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从单位、部门和地方来讲,就是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一方面,讲好“小道理”,使局部的功能和作用充分释放出来,形成整体效应,支撑、服务“大道理”;另一方面,服从“大道理”,牢记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决定局部,从局部找问题,也从全局想问题,自觉在全局下行动,真正讲好“小道理”。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从个体来讲,就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任何个人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时刻谨记个人权利之上,还有社会责任。满足个人利益的诉求固然重要,捍卫公共利益的责任同样不可推卸。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前提都是“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只有跳出一己之私,从全局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不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方能汇聚起攻坚克难的改革合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