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头条相关
小小传感器 能派大用场 填补国内空白,在氢能源领域潜力巨大
发稿时间:2024-12-02 08:01   来源: 绵阳日报

项目组成员正在进行技术攻关

  绵阳新闻网讯 把制备好的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零件放到特殊的仪器中,设定好温度、电压等参数,观察记录相关数据……近日,在游仙高新区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内一派火热景象,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项目组的成员正在岗位上铆足干劲进行技术攻关。

  何为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以其独特的负温度系数电阻特性、低磁阻、高灵敏度及高可靠性,在低温设备、超导磁体、大型科学装置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氢能源领域潜力巨大,为未来的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前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供应渠道长期被美国公司所垄断,2023年,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与中物院八所、功能材料与器件研制团队等,在砷化镓温度传感器研制基础上,利用1年多时间,攻克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深低温温度传感器精密监测技术,成功研发出氮氧化锆陶瓷为芯片的抗磁型深低温探测器,并建立了年产万支的自动化生产线。

  “氮氧化锆低温温度传感器最大的亮点是抗磁性,主要作用是在极低温磁场环境下,进行温度监测。”抗磁深低温温度传感器项目组成员芮海峰告诉记者,“比如,可以运用于核磁共振、磁悬浮列车、大型科学装置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这一产品也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它最高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001摄氏度。”

  这是游仙聚焦发展“高科技”,协同推进成果转化的力证之一。近年来,游仙充分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和绵阳科技城新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等机遇,探索“地方推动+院所技术牵引+N个研发团队”模式,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建涪江实验室、光子技术研究院、624科创中心等10个创新平台。同时,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在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技术经纪人才引育、科技金融支持等方面14条具体支持举措,充分激活院所、高校、企业、服务机构等科技成果转化内生动力。2022年,游仙区获批建设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目前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59项。(记者 周钰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