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然(绵阳)
认识散文作家严显勇先生,是经诗人瓦片介绍。当时他正在组建游仙区政协书画院,还邀请我担任书画院的“签约诗人”。得知他写散文,我在编辑“绵州散文”公众号时,便编发了他的《村语呢喃》《花间伴山》《半山隐庐》《秘密花园》四篇文章。他的文笔清新淡雅,透着安静自然,仿若一幅幅风景画,令人感慨。今年秋天,他的散文集《村语呢喃》出版,他驱车到我住处,送上亲笔签名的厚重作品集,他的真诚与谦虚更让我折服。
据作者自述,“村语呢喃”用的是他侄儿农家乐的名字,从字面看,恰好体现了集子基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数千年里,人们对“村”和村里的“家”有难以割舍的情怀。自农业文明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为习惯并融入基因。尤其城市化加快后,“村”渐远,“村里的声音”成了看似近在昨日却遥不可及的记忆。它们是由一砖一瓦、一门一墙构成的平凡普通之地,虽非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却能让每个离乡失根之人内心安宁。严显勇基于这样的心态和对文字的虔诚,多年投身文旅事业,以志书方式,用易被忽略的日常情怀,奏响生命与热情的赞歌,让《村语呢喃》生动形象,似热恋中的呢喃细语。
我拿到《村语呢喃》时,立刻被其212页、23万字的厚重吸引。翻开后,又为它的细致精美触动。书分“吾与吾乡”“村上村宿”“诗与远方”“自说自话”四辑,每一辑配有一联五图的照片或民俗画,“舞龙”“回娘家”“祈愿”等渐逝的民间风俗跃然纸上;马鞍寺的佛像壁画和三国文化的韵味,令人回味悠长。书中还有作者十数年来在各处景致和感动瞬间的留影,“书”中有画有话,让人爱不释手、浮想联翩。当然,书到手不足半月,我对作品的了解尚不完全,只能凭些许经验,简单谈谈看法。
以物御物,让物为文章中心思想服务。严显勇把握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清楚自己散文所需,明白自己笔下“村”的模样。“一湾水、一排山、一坡树、一片田”,这些原生态元素,是作者与土地摩擦产生的精神火花,驱使他在“一棵树”“一枝花”“一片叶”“一茎草”里寻找“一只迷恋林涧的留鸟、一朵静默悠远的白云、一场相约而至的信风”。从曾家垭、马鞍寺到游仙这片广阔天地,作者从中汲取无尽灵感。
物皆予人,人便有了精气神。采桑女子、耕种男子、抽旱烟的大爷、拾掇柴火做饭的老奶奶、勇救溺水孕妇的小伙、待客细心体贴的莎姐……严显勇笔下人物栩栩如生,有温馨喊话吃饭的场景,有为生计奔波的忙碌,有品茗赏花的闲情。他的“村”有血有肉、动静相宜,充满烟火气,丰富多彩。一部好作品,应有“你”“我”“他”,严显勇的“吾”在“村”里既是路人也是归客,“吾乡”构成其精神家园,他的足迹所至,便是“吾乡”所在。
近年,各地民宿、古镇泛滥,直至让人失去新鲜感,到处都是工业复制品,“流量文化”“快餐文化”下的文创产品最终沦为审美疲劳的产物。严显勇笔下的老宅、池塘、古树、菜园、水塘、石桥,被赋予人文气息,经得起时间考验,这些平凡物什是乡村的闪光点。绵阳摄影家廖正兴拍完铁炉村后曾感慨:“草就应该长在路边,村里就应该住下养得活自己的人。”严显勇用细腻笔触蘸满热爱与诗意,因对平凡事物饱含深情,成为“生活的宠儿”和“灵魂的使者”,与天地万物对话,与大自然馈赠交融,让精美的文字汇聚成其精神源泉“芙蓉溪”。
此外,严显勇将视野拓展到围绕乡村的玉泉镇,以及不同城镇环绕的游仙、绵阳,用善于观察的目光记录街头巷尾的日常片段,热气腾腾的米粉、香气四溢的窝窝店包子……勾勒出一幅幅温热人情的浮世绘。他的安静源于乡村,热情源于街市,细腻与真诚让他找到内心共鸣的语言,唤起自己的“村语”。
不得不说,在《村语呢喃》中,严显勇引经据典,名人轶事、民间故事精彩纷呈,古刹、名寺别具韵味,不断深挖游仙或他心中村落的文化基因。多数人写古迹只是重复历史片段、批量生产文字,而严显勇写仙鱼桥,只是将其作为下午散步的一处风景,从陌生到熟悉,在日复一日的情感积累下,有了四季温度。欧阳修来此郊游,安闲自在;苏易简来此求学,踌躇满志;苏东坡、陆游、王勃……都在此寻找“诗和远方”。
严显勇大量引用古诗词、现代诗和顺口溜,雅俗共赏、自然流畅,引发情感共鸣。丰富阅历在书中充分展现,从李白、杜甫等古人诗句到李元胜、雷平阳等今人的诗,信手拈来,让文字满是书香,升华情感。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村”。
当他孤独统计游仙的古诗词时,不禁叹息“传统村落是一个民族的乡愁”。老物件和文化概念在市场经济、互联网经济冲击下成了消费概念,在“曼哈顿”“香榭丽舍大道”“树高威尼斯”等洋气名字前黯然失色。作者希望“让传统村落消失的速度慢一些”,这是对传统文化命运的担忧,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那些博眼球创意终有消失之日,若肆意践踏过去和历史,人类终会陷入文化困境。
他也曾走出去,在锁阳城感受岁月沧桑,在塔里木河流经的城寨与胡杨树对话,在大理邂逅美好,在色达找寻宁静……经得住考验的文化,既能走出去,也能回归本真。
所以在封面,严显勇写道:“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生活的时空,就是世界专门为你而存在的一个村庄,在精神的领土上,阳光明媚,草长莺飞。”
他在守护内心永恒而静谧的“村落”,于文化根脉中探寻文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