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冬季枯水期,是渠道清淤疏浚的“黄金期”。11月27日,记者在游仙区惠泽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支模、取模、浇筑等多个关键环节正有条不紊地同时展开,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投入在各自的岗位上,挖掘机、装载机等建设机械穿梭不息。
“为确保在本月底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我们增加了750余名工人,组建11个班组进行平行施工,合理分配实行三班制工作模式,在确保工人们不疲劳施工的前提下,全力抢抓工期。”施工方劳务班组负责人陈学均告诉记者,“在机械设备方面,我们新增配了51台建设机械,并额外增加了1万平方米模板和200余吨架管。为了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我们还与4家商混公司签订了供货协议,以确保施工所需材料不断供。”
时常在工地周边驻足观望的小枧镇居民张渊建告诉记者,“看着工人们每天加班加点地施工,相信经过修缮后,生活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惠泽堰灌区作为游仙重要的农业灌溉系统,由于前期工程建设标准低,经多年运行,灌区内骨干工程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效益衰减明显,各种问题相继暴露。
对此,为推动该灌区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游仙区水利局着手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工作,对灌区1条干渠及4条支渠进行全面整治,整治渠道总长度24.45km,其中明渠22.23km,暗渠1.47km,隧洞5座总长699.47m,泄水闸、人行桥等建筑物共计61处。自11月1日开工以来,已完成建设任务的90%。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方还对灌区内的干渠、支渠采用了生态护坡等环保措施,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不止能保障当地的粮食安全和生产稳定,也能改善渠道水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后,我们将组建一支由20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对惠泽堰沿线进行24小时的防汛与用水调度。”游仙区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勇说,“还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中心,对渠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以实现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安全水利、智慧水利的转变。”
据悉,经过本次整治,该灌区年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将从0.45提升至0.66,可恢复灌溉面积2.1万亩,改善灌溉条件覆盖3.3万亩,从而确保整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2万亩。(罗端 记者 周钰 李媛媛)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