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数字化转型深入和银行服务重心下移,让普惠金融对数据开放、整合、应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对银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
在这场浩荡的数字化改革浪潮中,全市各金融机构在绵阳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绵阳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数字化之路,让“数字”与“金融”双向奔赴,在激活金融高质量发展这张“时代考卷”上谱写了绵阳新篇章。
链接百业,数字金融赋能场景生态“润物无声”。近年来,绵阳市财政局不断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依托“绵企通”平台,开发“金融通”板块,实现与天府信用通绵阳站子平台互联互通,引导银行、保险、小贷、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该板块开设“金融会客厅”“金融工具箱”“金融政策”“金融地图”等功能模块,可根据企业融资问题咨询、产品筛选等多元需求智能匹配产品;选拔各金融机构客户经理组建系统管理员队伍,对企业融资咨询及时解答,实现企业融资对接“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金融通”板块已入驻金融机构125家,发布金融产品653个,为企业提供融资17441笔,实现融资超2100亿元。
把握机遇、重视安全,言简意赅的八个字,折射出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在做实优化数字金融上的一个态度。
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绵阳产业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相继推出“数智工厂贷”“数智普惠贷”“智数e贷通”等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的专项信贷产品,积极探索以数字资产作为融资增信措施。同时坚持服务民生和实体导向,将数币试点融入日常工作、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积极推进数币多领域、多环境应用,包括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民生消费等多个重点领域的数币应用场景已在我市“多点开花”,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币服务带来的便利和普惠。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市累计开通数币钱包超100万个,落地数币应用场景9.8万个,支持商户8.6万户,均居全省前列。
为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进一步提升“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绵阳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吸引了大量人才聚集。站在这一点来说,数字金融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
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绵阳金融监管分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授牌全省首个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联合举办全市新市民金融服务“银行+保险+行业”对接会并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推出新市民专属产品44个,新市民领域贷款余额165.6亿元,保险保障惠及5.37万新市民。
发展好数字金融,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接下来,绵阳市金融监管部门也将持续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以数助实、以数便民为宗旨,奋力打造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助力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涪江观察记者 邓勇)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