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辈的人工存取款,到随后出现的ATM和银行卡,再到如今层出不穷的金融“黑科技”产品,金融科技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是为此,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才需要抓住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建行绵阳分行顺应时代趋势,以科技、数据为双要素驱动,着力推进金融科技赋能和数据能力建设,深化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升级产品质量、提升经营效率,持之以恒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绵阳充分发挥科技城独特优势,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应用示范等方面加快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绵阳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2%;2024四川数字经济100强企业绵阳上榜17家、居全省第二。
数字经济抢新机。
在金融行业,如何寻找到数字和便民的最大公约数,建行绵阳分行有着自己的诀窍,他们深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服务,需要与民生需求相融合,更需要从金融消费细节入手,探索“金融+政务”服务模式。
为此,建行绵阳分行乘势而行,立足自身实际,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数字化经营、管理、运营的多维度推进,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升级产品质量、提升经营效率,以特色数字化平台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医疗、养老、学校、慈善、政务等领域建设。
近年来,建行绵阳分行为绵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上线省内首家市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提升农村土地产权的数字化管理,并持续推进平台优化;以金融科技为引擎,构建三农生态服务体系,创新建设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打造安心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并持续优化居家服务、社区食堂等;上线慈善云并持续优化和丰富捐赠场景,如数字人民币、跨行支付等。
自然,对于广泛的个人来说,数字金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线上存款、理财,手机转账、支付贯穿着每一天。尤其进入2022年,随着数字人民币APP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居民支配金钱的方式变得更加简单而有趣。
事实上,对于建行绵阳分行来说,这样“简单”的场景还有很多。
当前,建行绵阳分行正在最大程度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大力推动便民缴费、智慧政务等重点场景搭建,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消费便民服务场景,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场景需求:上线智慧村务,助力乡村数字化管理;为多所学校上线建融慧学缴费/学生管理平台,根据学校需求提供各类缴费服务,助力绵阳教育智慧化、科技化发展。同时,依托金融科技,为多个学校、单位上线智慧食堂平台,实现食堂高效管理、刷脸付款等,真正将数字金融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发展数字金融,关键在金融业。建行绵阳分行将继续“以数为媒”,持续拓展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空间,拥抱数字新时代,谱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涪江观察记者 邓勇)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