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四川新闻联播》聚焦绵阳科技城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破圈之路
发稿时间:2024-11-25 09:49   来源: 四川观察
  摘要:11月24日晚,《四川新闻联播》播出《新区进化论》节目,重点关注了绵阳科技城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推动变革和突破,向“新”而行,走出一条人工智能产业破圈之路。



  11月24日晚,《四川新闻联播》播出《新区进化论》节目,重点关注了绵阳科技城新区在科技创新中推动变革和突破,向“新”而行,走出一条人工智能产业破圈之路。报道全文如下:

  绵阳科技城新区,是全省最年轻的省级新区。生长于中国唯一科技城之上,富集科技创新资源的它,在设立之初就被寄予厚望:要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区。今天的《新区进化论》我们就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看它如何勇立向“新”而行的潮头?如何在科技创新中推动变革和突破。

  

 

  6架无人机从一体化低空支撑站迅速升空执飞,同时完成多部门城市管理任务。绵阳科技城新区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在前不久再上一分。

  

 

  四川新投智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毛程程:我们是全国首个,利用低轨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地面感知设备实时协同联动,实现了城市的三维融合感知。去进行更加精细化地处置交通事故、森林火灾等等场景。

  突破平面到立体,跨越陆地到空天,科技创新的基因被渗透到了更多全新场景。时间拨回2020年12月,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全省第四个省级新区。以科技命名的新区,自然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更多新作为。那先手棋该落在哪里?

  

 

  记者 罗丹:既然背靠中国唯一科技城,抢抓新赛道的征途上必然少不了科技城新区,要充分发挥绵阳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还要填补产业空缺补足短板,科技城新区以破竹之势“追新”机器人产业。

  

 

  2022年8月,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智造产业园迎来了包含乐聚在内的首批入驻企业,正式拉开“从无到有”的产业“竞赛”。

  

 

  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珍祥:其实我们原来在深圳,一直做这种小型人形机器人,主要市场是在教育市场上面。(今年)5月份,我们发布了这个夸父MY的一个版本,向文明交通劝导这些场景上面去做这个落地。

  一家企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新区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崛起。

  2年时间,绵阳科技城新区就形成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并通过省级认定。新赛道跑成主赛道,新区进化为何如此迅猛?

  

 

  绵阳科技城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黄桂龙:不断发挥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平台牵引作用,在特色应用场景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试成果转化、产业链条集聚发展方面力求更多突破。横向发展更多产业类别,纵向延伸更长产业链条,最终形成全场景、全产业、全链条、全生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先后引入4名院士、40余名高校专家教授以及多名企业负责人,建立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并成立总金额30亿元的专项基金,投资机器人产业项目……如今,50余家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在新区开花结果,贡献产值超30亿元。

  

 

  成科国重高比能电池研究院院长 雷天宇:建立了一个叫“四川省先进锂金属电池中试研发平台”,为我们新区的各个企业,尤其是需求这种高比能电池的企业,提供大量的中试验证服务。

  

 

  四川互惠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平:(我们)几乎就是拎包入住的,新区开展这个银企对接活动,(我们)和建设银行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是通过我们新区平台来实现的。

  

 

  绵阳市五八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尹健:达成一个在园区内,就可以形成产业链的供给关系,形成这样一个互补互赢、互促互利。

  

 

  集聚研发、孵化、服务+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让新区进化可视可感,在这里,科技也不再是堆叠出的冰冷数据。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届科博会上,咖啡机器人点缀浪漫生活,巡逻机器狗加足安全感……一大批来自新区的“人工智能”选手用“实力”俘获众多嘉宾的青睐,未来之城的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 罗丹 :作为最年轻的省级新区,未来感和科技感尽显方寸之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为新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生命力。

  

 

  绵阳市民 张世有 :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非常舒服。

  

 

  科技城新区特种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人员 宫旭东: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绵阳市民 黄秀琼:真的是气象更新。

  

 

  夸父机器人:看撒子嘛,想合影打卡就过来嘛。123,动作要快,姿势要帅,茄子。

  2021年,科技城新区直管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90余家,预计今年底有望实现翻番;各级创新平台净增近30个,研发投入增长近3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3.5倍。2023年,科技城新区直管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超14亿元,是2021年的9倍。

  

 

  四年间,绵阳科技城新区用科技创新标定发展坐标,在横纵交错的赛道中开拓出广阔天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区每一次进化中澎湃涌动,在万千气象中始终闪耀科技创新的风采。

  从宜宾三江新区的“专属服务”,到成都东部新区的“顺势而为”,从南充临江新区的“深化改革”,到绵阳科技城新区的“向新而行”,省级新区们在打造特色优势、塑造营商环境中实现产业进化升级。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我们期待,4个省级新区继续在时代浪潮中做出新的探索,引领带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