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旅游资讯
铁炉村:数智赋能,土房子“聪明”又漂亮
发稿时间:2024-11-20 10:17   来源: 绵阳新闻网

  初冬时节,行驶过干净平整的蜿蜒村道,穿过一栋又一栋土坯房风貌的民居,在游仙区魏城镇铁炉村的铁炉书院里,记者见到罗凤伶时,她刚结束关于书屋规划发展的会议,正准备开始清理书屋内的茶具。

  

铁炉村11_1.jpg

 

  这是罗凤伶回到家乡,担任铁炉书院主管的第3个年头。在此之前,罗凤伶也曾外出务工、开过服装店。

  “外面再好,也不及家里好。”罗凤伶由衷感叹,“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回家来不仅能照顾年纪越来越大的家人,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很满足。”

  

铁炉村1_1.jpg

 

  细看罗凤伶工作的地方——铁炉书院,由原王家私塾改造而成,以历史悠久的王家祠堂为核心修建,沿袭了川西民居三合院风貌,在穿斗式构架的土房子里,摆放着雅致整洁的书架。而屋外的院子里,几张休闲茶桌上放置着品种不一,长势喜人的盆栽,“一院一桌一景”在这儿得到体现......

  “在这儿工作,身心都是愉悦的。”罗凤伶说,“而且我们书院也被叫作‘智慧书屋’,不仅减轻了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深受村民和游客的喜欢。”

  

铁炉村13_1.jpg

 

  罗凤伶口中的“智慧书屋”,指的是铁炉书院目前已实现了管理智慧化、数据可视化,全村2700多位村民均已录入系统成为会员,通过人脸识别即可进行借阅。

  现在,书院已经成为全村的文化服务中心,书画创作、手绘脸谱、摄影摄像等活动也时常在这里开展。今年,铁炉书院还荣获了绵阳市“最美农家书屋”称号。

  

铁炉村5_1.jpg

 

  72岁的王成友,家里的院子紧邻铁炉书院,记者采访时,他刚刚忙完农活归来,“现在家里就我一人居住,孩子们在城里工作,老伴儿也去照顾孙子了。”独自在家的王成友,自然也是一家人的牵挂。

  

老友四合院_1.jpg

 

  记者看到,王成友手腕上戴着一个“智慧手表”。王成友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个手表之后,家里人放心多了,我每天在哪他们第一时间就能查到,而且也不怕发生意外时没人在身边,孩子们安心,我也开心。”

  “这个手表是我们针对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专门订制的,不仅能查到定位,还有预警功能,如果感应到老人落水、摔倒,我们包括其家属都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铁炉村党总支副书记曹富兴告诉记者。

  

铁炉村9_1.jpg

 

  而这只是铁炉村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将“数字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突破口的缩影之一。

  可视化电子公示栏、AI餐厨、数字阅览室、5G智慧果园……如今,这个古朴的村落满是“科技范儿”,数字元素在田间院落随处可见。

  

W020241118381248815609_1.jpg

 

  

铁炉村8_1.jpg

 

  数字乡村建设在塑造着铁炉村生活新面貌的同时,也助推了基层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依靠种植青梅、粮油,土地流转以及农旅项目的发展,当前,铁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100余万元。

  

铁炉村10_1.jpg

 

  对于未来,曹富兴满怀信心:“我们将坚持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涪江观察记者 周钰 唐韬/文 王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