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富乐堂残荷之韵
发稿时间:2024-11-17 10:32   来源: 绵阳日报

  □宋恕(绵阳)

  本是为赏菊而来富乐堂,未料一进大门,眼帘便被一塘残荷占据。秋意深深,池边游人寥寥。寒风凛冽,吹皱了满池秋水,昔日满池青荷如今零落枯败。有的虽还顶着发黑的荷叶倔强挺立,但更多的已折断于水中。荷塘没了往日光彩,再无游人簇拥,唯有几尾小鱼在枯枝败叶间穿梭,所激起的涟漪模糊了我的视线。那萧瑟凄清之景,刺痛了心,让晴好的心情蒙上阴霾,似有细雨般的感伤在蔓延。

  不远处菊花在秋风中盛开,这边残荷静立,繁花与残荷交织如一幅水墨画,为清冷之秋增添了哲理韵味。这充满禅意的画面,勾起对荷塘往昔繁华的回忆。富乐堂的荷塘是知名景点,我曾多次到访。犹记三四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五六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时荷叶碧绿滚圆,浓郁的生命之色重重叠叠,将天地装点得生机勃勃。荷花似婀娜少女,粉面含羞,引来蜻蜓、蝴蝶,更吸引无数游人,塘边人来人往。如今,荷塘收起风姿,所有绚丽被季节掩埋,残荷在寒风中独舞,承载着前世今生。

  残荷以这般姿态示人,是要诠释什么?我坐在荷塘边青石堤坝上,整理被秋风扰乱的思绪,凝视着残缺躯干和枯焦叶片,它们相互牵拉,构成天然画卷。正如画家张鼎昌画残荷的心得:“残荷的神韵在于不是红红绿绿的媚俗;不是矫揉造作的庸俗;不是阿谀逢迎的流俗。而是谱写着生与死的思念,记忆与泯灭的珍贵。”残荷,残亦风流。诚如一位诗人所言:人生的悲壮,在于生命只有一次。大自然的优美,在于生命的轮回和对未来的守望;残荷的守望是至高涵养。它以残缺枝叶守望严冬,期待春天,在貌似萧条的挽歌中,将新生命蕴育于莲子、藕中,于泥塘下冬眠,新生命之芽正悄然萌发。

  那塘枯梗残叶,昭示着挺拔力量和昂扬精神。它不再用绿叶博人沉醉,不再用红花求廉价赞美,展现的是铮铮铁骨和嘹亮自信。花开赏荷,叶残更要赏荷,因残荷是崇高境界、坚韧操守和可贵精神。我们可以不懂花开花落,但不能不懂残荷比莲藕更博大、更丰富的内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