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养蚕用不完的桑叶,送到这里能变成钱啦
发稿时间:2024-11-15 10:39   来源: 绵阳新闻网

  “以前养蚕剩下的桑叶只能烂在地里,现在好了,有了烘干房,不仅解决了桑叶销售问题,还能在家门口上班,一举两得!”11月14日,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新堰村村民曾远富,谈起村里建好的烘干房,赞不绝口。

  

1.jpg

 

  原来,这是杨家镇新堰村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产,将不再使用的原团鱼村小学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烘干房,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周边桑叶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3.jpg

 

  记者走进现代化的桑叶烘干房内看到,桑叶在工人与机械的配合下进入铡草机打碎,然后被送入精准控温的烘干机中。这套设备能够确保每片桑叶都能在最佳条件下脱水,保持营养价值。随着烘干完成,桑叶被制作成了蚕幼虫饲料的原料。

  

6.jpg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前,这里还是一处闲置资产。在闲置期间,杨家镇政府一直积极探索利用方式,项目从建设之初便秉持“边建设边招商”的理念,确保了项目竣工即刻投入运营,成功吸引了绵阳市涪城区东恩烘干厂的入驻。

  “今年4月,在与杨家镇政府洽谈烘干厂项目过程中,发现厂房的各方面条件与企业要求很匹配。”东恩烘干厂厂长周东恩告诉记者,9月烘干厂正式运营,目前烘干进度、效果与效益都很不错,“我们双方都很满意。”

  

7.jpg

 

  据了解,厂房去年9月启动建设,历时半年多时间建成。烘干房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还建有一个约215平方米的生产功能性用房。

  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坚持租金年年分红,同时与厂家达成协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村村民,目前厂里15名工人均为本村村民。”新堰村党委副书记曾远斌介绍,这样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8.jpg

 

  据初步统计,该项目年均可收购处理1000余吨桑叶,覆盖周边农户500户左右。今年该厂已经投入超过80万元用于收购农户的桑叶,帮助每亩桑田增收600多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企业增效。

  通过这些实际举措,新堰村不仅激活了闲置资产,更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万元的稳定收入。杨家镇将进一步推广这种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助力更多乡村走向振兴的道路。

  (唐沁园 涪江观察记者 尹秦 王泽宇 文/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