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洞见新科技 向新竞未来——第十二届科博会启示录
发稿时间:2024-11-12 08:03   来源: 绵阳日报

 

  在绵阳会展中心A馆前沿科技展区,火箭模型吸引众多观众打卡。(记者 陈冬冬 摄)

  以科技创新之名,每至此时,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科技城。

  11月6日至10日,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院士、专家、客商等嘉宾奔赴于此,会聚绵阳。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一个“新”字,成为本届科博会上的主旋律。

  新在打开新窗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成滚滚浪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博会打开了进一步认识四川及绵阳的窗口。

  新在开启新赛道。科博会让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的目光汇聚于绵阳、汇聚于四川,在一次次交流中,找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乃至增进全人类福祉的新角度、新方向。

  新在把握新机遇。绵阳借科博会这一展会品牌,让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奔涌的创新力量。

  新窗口 洞见新未来

  “大家好啊,这一别快40年了,没想到,我还能和大家说说话,科技的发展真快啊,我多想亲眼再看看……”第十二届科博会上,“数字人邓稼先”穿越时空与全场对话,将现场观众拉回那段峥嵘岁月,也拉开了本届科博会的序幕。

  在台下,青年们用铿锵有力的回答,向邓老汇报,“我们的事业星光璀璨、后继有人!”这一幕,生动诠释了科技创新的时代意义。

  仿佛是一种回应。开幕式上,绵阳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玖闪光医疗科技公司现场发布“洛书”超长中子小角散射谱仪、“和质”质子治疗系统、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三项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科技作为时代“顶流”。展馆内外,一个个创新成果揭示了科技创新正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变革。

  上天——科博会上,载着咖啡的无人机沿着预设好的线路和高度直达顾客手中,5G网联无人机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打造消费新场景,让外卖及网购快递从天而降将不再成为梦想。

  入地——警用机器狗“雪獒”跟随警方在馆内进行巡逻。过程中,经过的每一个人都会被它的摄像头捕捉,后台进行人脸识别,全程保障场馆内安全。

  透过科博会这扇窗,看到前沿科技“新”趋势。

  在同期举行的“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上,院士专家“指路”颠覆性技术走向产业的关键所在。

  他们谈论的颠覆性技术与绵阳的科研基础和产业布局有很多“重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在主旨报告中提出,“低空经济,下一个万亿级产业机遇。”

  当前,颠覆性科技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绵阳加速助推颠覆性技术走出实验室,相继出台了《绵阳市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试行)》《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绵阳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一揽子政策,助力更多颠覆性技术开辟新赛道。

  正如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阳所说,“颠覆性技术决定未来产业,定义未来产业。依托此次活动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定会推动绵阳成为最新崛起的、引领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新聚焦 瞄准产业链

  11月10日,第十二届科博会在绵阳落下帷幕。盛会闭幕,发端于科博会的诸多缘分刚刚开启。

  科博会前夕,来自遵义市飞宇电子有限公司的张胜在参观完绵阳低空经济产业后,期待与绵阳擦出火花,“虽然绵阳有生产连接器的大企业,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产品,相信通过彼此的沟通了解,我们会找到‘心仪’的合作对象。”

  合作的种子就此悄然埋下,将来某一天或许就会破土而出。一如科博会的办会理念:以“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以“成果转化”汇聚新资源,以“产业促进”塑造新动能。

  以科博会为切入,绵阳探索“开门引进来”。本届科博会期间,绵阳同期举行“1+6+N”系列产业合作活动。在投资四川·中国(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上,集中签约68个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68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激光、核医疗、航空航天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项目占比超五成,可谓是“后劲”十足。

  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鲁耀杰作为迎进来的“头回客”,在绵阳将投资10亿元的车规级立体视觉器件(全自动双目模组)生产基地项目。在他看来,“未来将与绵阳一起提升整个机器人智能化的发展。”

  在“科博时间”,绵阳聚焦激光技术应用、磁性材料等产业同期举行多场对接活动,如同一盘“以会招商”的棋局,瞄准全市各地“产业链”布局——

  涪城区围绕商业航天产业“星”密码,以航天及卫星应用为重点,按照火箭制造、卫星生产、发射服务、数据运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游仙区依托激光领域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基础优势,聚焦激光材料及元器件、激光设备及应用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激光技术应用产业。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围绕磁性材料聚“材”成链,形成“磁性材料——磁性元器件及终端运用”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体系。

  绵阳科技城新区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博会搭台,壮大“朋友圈”。绵阳建圈强链,推动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型显示、核医疗、机器人、无人机、激光、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经济发展动能澎湃。

  新命题 书写新答案

  科博会如同一个“能量磁场”,让嘉宾、客商都有所收获、有所启迪,释放“溢出效应”。

  11月6日,在位于游仙区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内,国内首座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迎来首台设备下线。

  中广核医疗科技(绵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广核质子医疗战略专项总设计师段卫胜介绍,依托“和质”技术品牌,中广核技正以“堆器耦合、诊疗一体”为目标,逐步打造完整的核医药产业链,缓解国内医用同位素“卡脖子”的局面。

  展馆内外,不断“上新”的新成果、新技术是一种溢出,但绝对不止于此。

  对绵阳来说,更多值得看重的是科博会本身实现的功能,以及由此为整座城市注入新动能——它在多大程度上撬动了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多大程度上助力了展馆之外的创新成果转化。

  科博会期间,四川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发布会暨中央在川大院大所成果转化对接会在绵阳同期举办,加速让科研院所最新发布的科研重大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当天,四川农业大学与绵阳企业四川安好众泰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牵手”。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方正锋表示,“签约后,将在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场景、食品快速品质监控、质量监控等方面展开合作,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科博会年年办,许多科技创新成果从这里出发,就这样悄然融入全球创新链。绵阳也在这一“舞台”上,大显身手。

  科博会重磅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和《颠覆性技术前瞻(2024)》报告,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进位。在全国创新城市整体实力稳步提升的势头下,绵阳乘势而上,再进2位,位于全国第15,再次位列中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强支撑。在驱动未来产业的15项颠覆性技术中,绵阳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核医学、激光显示、航空航天等多项颠覆性技术方面实力强劲且具有产业优势。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本届科博会以“科创引领·新质转化·开放合作”为主题,与当前全国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相契合——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跳出会场看绵阳,可以看到绵阳拥抱创新的决心。

  当前,绵阳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激发创新与产业的乘数效应,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创新之名,绵阳有为。一场盛会与一座城市,在“双向奔赴”中相互成就。

  科博会与绵阳,同进步、共成长。

  (记者 郭若雪 尹秦)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