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公益
绵阳“科”为⑤|颠覆性技术路在何方?院士、专家“指路”
发稿时间:2024-11-07 10:27   来源: 涪江观察

  11月6日,在“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上,台下观众带着问题而来——什么是颠覆性技术?潜在颠覆性技术有哪些?如何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

  而在台上,多位院士专家聚焦前沿生物技术、新材料创新应用、颠覆性纳米技术、低空领域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和智能材料等主题给出答案。

  

W020241106682688349574_600.jpg

 

  究竟何为“颠覆性技术”?从历史发展的大视野看,无论是过去的蒸汽机、电力,还是如第十二届科博会开幕式发布的硅光芯片、存算一体芯片、可解释人工智能等15项颠覆性技术。可以说,每一次科技革命的萌芽和突破,都离不开这些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颠覆性科技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张景安.jpg

 

  ↑张景安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有独到见解,“颠覆性科技创新事关国家重大的科技力量塑造与强化,探索、研发和转化具有前瞻性、复杂性、系统性。此次聚焦颠覆性技术的发展态势,探讨其发展方向,对未来发展影响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李贺军.jpg

 

  ↑李贺军

  每一个科技领域的更迭,都是对未来版图的勇敢探索——探索需要找准解法。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贺军在主旨报告中,给出了突破碳/碳复合材料技术应用面临的“三大”卡脖子难题的解题思路。

  在他看来,真正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需要从破解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支撑装备发展。

  

冷劲松.jpg

 

  ↑冷劲松

  探索需要找准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冷劲松就“四川在推动智能材料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上的独特优势和潜力”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智能材料应用角度讲,生物医学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应用前景。四川作为工业大省,在制造业,包括机器人、燃气轮机、航天航空、低空经济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王岩飞.jpg

 

  ↑王岩飞

  探索需要关注应用。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岩飞看来,颠覆性技术要有可行性、成熟度。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在低空领域中的应用”主旨报告中,他更是用一张张SAR的应用成像图,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科技创新成果。

  

W020241106680924573642_600.jpg

 

  ↑杨军

  无独有偶。“在新的经济活动空间中,会出现大量颠覆性的技术成果。”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教授、深思实验室主任杨军从他最近正在开展的课题举例,“与传统120救护车相比,而现在的120救护车是一架无人机,它能够快速到达,时效性更强,毫无疑问,这对医疗急救是颠覆性的。”

  探索,绵阳一直在行动。在第十二届科博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了《颠覆性技术前瞻(2024)》报告。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在多项颠覆性技术上有很强实力和产业优势,包括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核医学、激光显示、航空航天等。

  

微信图片_20241106210534.jpg

 

  ↑曹晓阳

  在绵阳工作过的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曹晓阳也阐述了自己的理解,“颠覆性技术决定未来产业,定义未来产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它不是无中生有,一定要有基础,要有优势,而绵阳就有一定的优势。”

  曹晓阳表示,“今天发布的三大成果基本都是与核技术应用相关,这是绵阳的优势,一定要发展好。同时,绵阳新型显示产业也是发力的方向。”

  院士专家“指路”,绵阳向新而行。绵阳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大力实施“科技立市”战略,谋划推出一系列“科技创新先行”的改革举措,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正如曹晓阳对绵阳的“厚爱”。他谈道,“相信依托此次活动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定会推动绵阳成为最新崛起的、引领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 尹秦 杨方彧 王泽宇/文 王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