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游仙区育红小学师生赴白蝉小学蚕桑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公益研学活动
发稿时间:2024-10-31 14:19   来源: 绵阳新闻网

  10月29日,游仙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组织育红小学50余名师生赴白蝉小学蚕桑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了以“探寻蚕桑文化 聆听蚕桑丝语”为主题的公益研学活动。

  首先,同学们来到了四川桑果白兰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参观了陈酿车间、糕点生产车间、灌装车间、发酵车间。

  桑树看似普通,但在四川桑果白兰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眼里却全身是宝,他们研制开发系列桑蚕食品、饮品琳琅满目,把桑蚕的价值利用到了极致。

  桑叶做成了茶,桑椹做成了桑椹膏、桑椹酒、桑椹原浆、桑椹酵素、桑枝也成了种植木耳、松茸的基质。

  漫步白蝉小学蚕桑文化馆,穿越千年时光,孩子们在这里身临其境地感受蚕桑丝绸文化。 在蚕桑文化馆里,孩子们看到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四个漫长的发育阶段,触摸到了如棉花般柔软的蚕丝制品。一颗颗小小的蚕茧,在蚕桑人的手艺下华丽变身,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文创制品。

  在这里,他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丝绸之路上繁华的年代。讲解老师生动地介绍了白蝉小学的蚕桑校园文化、蚕的养殖方式以及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等知识,让孩子们对蚕桑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午餐过后,孩子们迎来了制作桑叶茶的激动时刻。在指导员悉心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挑选桑叶、清洗、蒸煮、搓卷、剪切、翻炒……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当一杯杯香气四溢的桑叶茶呈现在眼前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蚕以桑为食,孩子们将采好的桑叶喂养蚕宝宝 ,并对蚕宝宝进行细致观察,在孩子们细心的观察下,蚕宝宝的秘密被可爱的童心所发现。

  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一生只有短暂的56天,吐丝却有1000米长,蚕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奇迹,传递了一种无私奉献,永不言弃的精神。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孩子们纷纷在蚕桑基地合影,用照片留住秋天最美好的回忆,愿孩子们收获温暖,笑容璀璨。

  一次研学,一场邂逅,一份收获,一丝感悟。研学之旅虽已结束,可是蚕桑精神却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走进蚕桑文化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到了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好奇的我拿来几片碧绿的桑叶喂养,它们欢天喜地地吃了起来,真是萌趣无穷。老师讲解了蚕宝宝一生的故事,从催青孵化、蜕皮成长、吐丝结茧到破茧成蛾,蚕宝宝生长的自然规律真是太神奇了。这次研学,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还学到了很多桑蚕知识,真是回味无穷!”四年级3班的刘佳钰同学说。

  四年级2班的宋卓然同学则说:“在蚕桑文化馆,我们了解了蚕的一生,从蚕卵孵化成蚁蚕,到可爱的蚕宝宝,吐丝结茧变成蛹,最终破茧成蛾,仅仅用了46天左右。蚕茧用处多多,可以做成保暖轻便的蚕丝被,还可以做衣服。今天,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蚕桑研学之旅,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蚕桑的知识,更是珍爱生命的情感。说不完蚕桑趣事,道不完蚕桑欢乐,期待下次蚕桑研学之旅。  (左发兵 田 源 肖渝霏 黄友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