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乡村旅游环线四通八达
近日,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邮政局四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其中,游仙乡村旅游环线项目以《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建设环线——绵阳市游仙区乡村旅游环线项目》为题,作为全市唯一案例入选名单。
游仙区以芙蓉溪、青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脉络,以全域旅游为最终发展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乡村旅游环线项目,推动了旅游、文化、产业融合,谱写了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A 优布局高质量建设乡村旅游环线
今年6月,在游仙区乡村旅游环线的游仙街道金山村,数百名骑行爱好者齐聚于此,随着发令枪响,一场骑行比赛正式开始。
这是游仙区第二届旅游环线骑行暨“青春骑遇缘聚花溪”院地青年人才联谊活动。当天活动吸引了游仙区机关事业单位及辖区内科研院所500余名青年骑行爱好者参加,在芙蓉溪畔挥洒汗水、感受美丽风景。
芙蓉花溪旅游环线
近年来,游仙坚持把建设“四好农村路”作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加速城乡融合的“连接线”、推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投资14.79亿元,沿芙蓉溪建设了乡村旅游环线,达到“道路建成、风景形成”的良好效果。
农村,因路而变化;发展,因路而提速。游仙区乡村旅游环线车行道主线支线全长26.61公里,采用三级公路建设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7.5米,设桥梁11座。绿道全长41.76公里,其中骑行道宽3.3米,游行步道宽1.2米,均采用彩色透水沥青混凝土或者砖石铺陈。
沿着芙蓉溪,环线途经游仙经济试验区、游仙街道及新桥、忠兴等乡镇,串联起国际兰花园、万鸿生态园等17个景区景点,让自然风光与特色景区相融合。同时,按照“近山进水”原则,环线上划分为三个组团文化景观,规划建设了相应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游仙新开工建设3条幸福美丽乡村路,共计53.2公里,并对6座危桥进行改建,为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打下坚实基础。
B 促融合 激活业态发展新动能
走进乡村旅游环线,一排排川西民居、一片片稻禾庄稼,在山环水绕中,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富乐大地绘就。
乡村旅游环线街子驿站
“在乡村旅游环线建设中,我们坚持把握特色、科学、融合、集聚发展原则,以‘文态活路、形态景路、业态兴路、生态优路、创意亮路’为基本思路,坚持‘景观为形、文化为魂、绿道引领、业态造益’的目标定位。”游仙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游仙区以芙蓉溪沿岸自然景观为依托,串联沿线城镇乡村,内设可供行人和骑游者进入的景观游憩、休闲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形成芙蓉溪特色绿廊工程,集中展示“七朵仙花”主题景观,实现亲水、戏水、乐水,形成一个个水美小镇,通过仙海支线,以花带海,从而形成花海效应。同时,游仙将辖区内李意期、涪翁、苏易简、汉阙、李杜祠、越王楼等历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项目形成文化景观。同时,就地取材,就势取巧,借助环线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湾农庄旅游形态。
据史料记载,芙蓉溪秀美的风光曾吸引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来此泛舟游览。如今,在金山驿站内,漂亮的小桥叠水,仿佛在诉说着似水流年,龙门滩错落有致的石墩桥,好似一排排琴键弹奏着山水乐章;绚丽大气的新桥驿站,依托“七朵鲜花”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吸引游客驻足打卡……以路兴旅,以旅彰文,乡村旅游环线让芙蓉溪再次焕发新生,成为四川省首条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河流。
C 强治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游仙区积极践行“公路+”融合发展理念,发展“公路+旅游”为农村旅游发展开拓新业态;发展“公路+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打开新思路;发展“公路+生态”,为美丽乡村建设展现新面貌;发展“公路+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随着环线的建设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游仙区先进材料中小微产业园迅速建成,吸引数家企业入驻投产,让周边居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就业。
乡村旅游环线“骑”乐无穷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游仙乡村旅游环线项目包含了芙蓉溪沿线场镇雨污水管网和多处生态护岸的建设,极大改善了流域水质;同时依照就地取材、因势就巧的设计原则在芙蓉溪渔父村森林公园段设置3座生态溢流堰,实施岸线生态整治2公里、生态步道1.5公里、林下露营与森林拓展以及亲水配套工程等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最大限度保证了旅游环线项目和沿线地貌环境有机结合。
“百里生态画卷,大美蜀中游仙”。乡村旅游环线建设让沿线生态环境、村风村貌发生巨大改变,游仙区顺势而为,深入挖掘汉唐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丰富内涵,先后建成乡村博物馆、苏易简纪念馆、蚕桑体验园等文化项目,同时邀请央视举办“江山如画”交响音乐会、“大手牵小手”《大手牵小手》特别节目,市场化运作蝉噪音乐节、QQ音乐节、迎春灯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记者 周钰 游仙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