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央视总台记者提问:“今年是绵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第三个年头,请问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上,取得了哪些进展?”
副市长邓辉用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作答——
“绵阳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这些是承担基础性、战略性使命的科技创新‘国家队’。
在拥有科技创新“国家队”的基础上,绵阳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深化院地合作,获批建设先进技术成果西部绵阳转化中心。”
答案在
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资源
绵阳持续推进“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扩容提质,深入开展“招院引所”行动,已入驻33所知名高校和35个国内外顶尖创新创业团队,推动在绵开展项目合作超200项。
答案在
持续优化科创生态
新出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支持政策,建好用好国家科技领军人才驱动中心(绵阳)、科技外交官之家绵阳站等高水平招才引智平台,大力推广“绵科贷”“科创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全市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超过3300户。
答案在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绵阳大力实施5大领域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支持以“院地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等模式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获批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邓辉表示,“我们鼓励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科技攻关,7个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涪江实验室发布核医学科技进展16项,其中X-FLASH放疗射线源样机在全球首次达到临床所需剂量率,我国首台E-FLASH放疗系统工程样机成功研制。”
(涪江观察记者 郭若雪 尹秦 宋德平/文 视频拍摄:技术运维部 制作:全媒视觉创意部)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