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农村公路建设与特色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逐步形成交旅融合、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安州:“四好农村路”串起幸福新图景
迎着灿烂的阳光,驱车行驶在安州区的乡间小路,山风微凉,绿树成荫,一条条蜿蜒交错的农村公路纵贯广袤无垠的稻田,如美丽的丝带通乡畅村,串联起一路风景,游客爆满的农家小院、瓜果飘香的产业基地接连闪过,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安州坚持把“四好农村路”示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实现“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目标,不断发掘自身优势,集合各方力量,大力推行“交通+旅游”模式,加快推进交旅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安州公路里程突破2600公里,区内外通达度持续提升,成功实现通乡公路硬化率、通村公路硬化率、乡镇客运通车率三个100%,农村公路铺装率、县乡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比例、公路优良路率等硬性指标均高于四川平均水平。安州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首批“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四川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蜿蜒延伸的乡村路
强化建设 夯实路网骨架
走进秀水镇天竺村,油菜花海金黄夺目,村内道路平坦,来来往往的游客徜徉其间,尽享秀美风光。“这些年村里的路修得特别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油菜花节的时候,五六万人到我们这儿来耍,老百姓都受益了,在家里摆个摊摊也能挣上钱了。”天竺村村民赵飞笑着说。
天竺村因路而兴的故事,是安州持续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安州交通运输系统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绵阳市安州区加快推动全域“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始终把交通路网规划建设作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补齐安州路网建设短板的关键支撑。”安州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龙尧华介绍道,在此过程中安州有效整合交通、乡村振兴、农业等领域资金,将县乡道路建设配套资金、村组道建设补助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每年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00余万元,并将村组道路建设补助标准由每公里5万元提高到30万元,最大程度减少群众集资负担。
桑枣镇齐心村,通村通组公路为蝴蝶谷景区带来大批游客,让沿线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雎水镇白河村,荷塘碧色中阡陌纵横,一路荷花一路香;花荄镇九合村,万亩柑橘现代农业示范园,矗立于园区中心的了望台与游步道、观光亭交相辉映……
在建设平安安全路、质量放心路的基础上,安州区还紧密结合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实施“交通+”融合发展战略,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安州特色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逐步形成了“连线成片”的美丽农村公路网。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穿行于安州的乡野之间,一条条带领百姓奔赴幸福与美好的产业路、景观路将山水田园、城镇村景串珠成链,勾勒出一幅路景相融、产业兴旺的振兴图景。
安州区旅游风景道
精心管养 优化路域环境
公路,三分建,七分管养。一直以来,安州坚持把提高路网管理水平、细化管理方式、完善设施配套作为提升路域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持续提升。
打开“路长制”App,进入“一键巡查”界面,便可选择计划巡查的路线。如果在巡查中发现问题,还可将图片和文字通过App提交至后台,整改完毕后更新状态,形成闭环。
“巡查路段:秀水河桥(塔水界)—成青路路口;具体位置:安州区秀水镇墩秀路;问题描述:沟盖板缺失;处置描述:已修复。”采访中,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与“路长制”App相关联的绵阳市路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安州区分平台。该平台集养护业务管理、考核监督管理、路长制巡查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在“路长巡查”模块,巡查人、巡查时间、事件名称、事件状态等信息详细清晰。
这是安州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完善公路综合监管能力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安州全面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1053”补助标准,设立10个交通管理站点,形成区政府统揽、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乡镇政府主管、村级护路小组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养机制。目前,累计投入机械化养护财政资金1600余万元,县乡道路维护资金860万元,维护保养农村道路2387公里。农村公路优良率实现逐年提升。
据介绍,安州还重点完善花荄镇联丰村、蝴蝶谷、白水湖环线等9个具有“交通+”特色的公路综合服务设施点位环境整治和打造,高标准推进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确保可视范围内“三无三有”,着力打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出行环境,持续推进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
交旅融合 描绘振兴画卷
公路纵横交错,线路连片成网,不仅缩短了城乡距离,让美丽乡村提档,更打通了致富脉络,实现百业兴旺。
位于桑枣镇齐心村的蝴蝶谷景区,山清水秀,一户户精品民宿如星子散落其间,与美丽风景相得益彰。
“小时候村里都是碎石路,只能骑自行车出行,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现在路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我们民宿全部爆满,每天营收超过2万元。”翎谷·蔓草民宿负责人陈远航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于2014年回乡创业。这些年,随着齐黄路、齐枫路等公路的扩宽改造,便捷的交通为蝴蝶谷带来了更多人气,陈远航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像翎谷·蔓草这样的特色民宿在桑枣镇有47家。近年来,桑枣镇新建通村旅游主干道2条,建成通村通组入户道路60公里,2023年,桑枣镇巩固拓展交旅融合产业优势,引进涉旅项目6个,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6亿元。
一幕幕因路而兴的景象,是安州探索实施“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缩影。据了解,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安州将交通项目和旅游景区打捆建设,将景区外部连接线、沿线招呼站、指路标识标牌等与旅游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投用,有效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据统计,2023年安州共接待游客1232。18万人次,同比增长11。02%,实现旅游收入106。55亿元,同比增长12。97%。
为提升游客出行交通便利度,安州持续擦亮“金通工程”品牌,积极整合全区现有旅游道路客运资源,精心规划从绵阳火车站、汽车站、南郊机场等客运枢纽至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路线,灵活定制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保障方案,切实为游客提供运力充足、形式多样、高效便捷的旅游客运服务。
如今,“交通+旅游”已成为安州乡村振兴、百姓增收、新业态高速发展的强心针、助推剂,下一步,安州将继续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奋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用心用情绘就乡村因路而兴、百姓因路而富的崭新画卷。(莫欢 记者 安峥 安州区交通运输局供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