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规工作自主办理 重大工作协作协同
绵阳:中心司法所给出基层治理新“解法”
绵阳新闻网讯 家住涪城区的夏某、谭某在婚姻续存期间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6月,双方协议离婚,但就住房产权归属意见不一致,于是来到当地司法所申请调解。因双方分歧较大,司法所调解员两次调解不成功后,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该片区中心司法所——城厢司法所。城厢司法所随即选派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小组,参与纠纷调解。最终,夏某、谭某达成一致,一场历时2个月的离婚财产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在面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件时,片区中心司法所能够发挥人员优势,快速解决矛盾、化解纠纷,全方位助力辖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城厢司法所所长张顺祥表示。
全面加强中心司法所建设,能充分发挥司法所在建设“平安绵阳”“法治绵阳”中的重要作用,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推行中心司法所建设,我市出台《绵阳市加强中心司法所建设构建片区协同运行机制的意见》,明确全市中心司法所建设要求和片区协同运行主要内容,以中心司法所建设带动片区基层法治建设全面提升。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常规工作自主办理、重大工作协作协同,实现“1+1>2”的深度融合。为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法治资源布局与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市委激励乡镇(街道)抓经济发展决策相结合,全市划分42个乡镇级片区,每个片区确定1个中心司法所,有力地保障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后,管理体制、管辖范围、工作职责并没有改变,对片区重大决策、内部联动、外部协作这三方面进行统筹,通过建立片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资源共享。”市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司法所全面履职与重点改革事项要求相契合,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结合,实行片区重要事项协同审、重要执法协同查、重点对象协同管,依托中心司法所探索成立片区合法性审查办、片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中队和片区社区矫正执法中队,为解决基层司法所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力量匮乏、全面履职不充分等难题提供了绵阳“新解法”。
据了解,中心司法所建设运行以来,实行片区重大纠纷协同调,矛盾纠纷的化解时间从平均2.6天缩短至1.2天,调解成功率从98%升至99.2%。(记者 郑金容)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