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绵阳:让城市慢道串起诗意生活
发稿时间:2024-01-28 07:57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绵阳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正式出台,着力打造特色慢行网,规划绿道394公里,划定不同慢行功能小区,规划4大类型慢行廊道——

  绵阳:让城市慢道串起诗意生活  

  市民在绿道健身 (记者 王勇 摄)

  越发浓烈的“年味儿”飘荡在绵阳大街小巷,骑上单车“刷”绿道,背着相机“串”街巷……“打开”美丽绵阳的方式不止一种,“慢下来”让城市生活更富诗意。

  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绵阳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正式出台。《规划》对绵阳市设计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的规模、等级和布局给出全面指引,以此塑造宜人活力街道,打造骑行友好城市,助力绵阳生态美市建设。

  规划绿道394公里

  城市慢行系统是以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系统。《规划》明确提到,城市道路资源应优先保障绿色交通,其中以步行为首,其次是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

  “目前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等城市均在街道设计导则中,明确要求保障慢行要素优先。”参与《规划》设计相关人士表示。

  《规划》提到,将在绵阳打造特色慢行网,共规划绿道394公里。“整合既有休闲观光绿道、健康绿道,以步行功能为主,兼顾骑行。”市自规局相关人士介绍。

  中心城区确定三类慢行区

  《规划》划定了生活服务、商业活动、工业生产等不同慢行功能小区78处。

  同时,综合手机用户数据、城市开发强度、人口分布和算法分析,确定中心城区慢行集聚活跃热点区域,其中慢行一类区15处,慢行二类区44处,慢行三类区18处。

  记者注意到,慢行一类区主要分布在涪城老城区等组团,片区内慢行活动密集,是人流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慢行二类区主要为居住区块及一般商业片区,慢行活动密集程度较高,是慢行优先兼顾其他交通方式的区域。慢行三类区主要分布在工业片区,慢行活动密集程度较弱,是给予慢行交通基本保障的区域。

  结合分区,规划了总里程约602公里的骨干慢行廊道,909公里生活型慢行廊道,91公里商业型慢行廊道,264公里产业型慢行廊道。

  “慢行优先”体现在方方面面

  慢行优先体现在各类标准的制定上。《规划》提到,对于改建的道路,应保障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基本通行空间。如在骨干慢行廊道,《规划》建议,人行道保障2米基本通行空间。非机动车道,建议保障2.5米基本通行空间。

  《规划》提到,针对居民小区周边、学校周边,应优先保障慢行交通,分时段精细化动态管理路内停车与建筑前区停车;针对医院、交通枢纽、公交站点等特殊区域,严格落实慢行优先理念,禁止违章停车,保障基本慢行空间不被占用、慢行通道连续。

  停车如何解决?《规划》提到,对于非机动车停放区,建议依托步行道设施带或绿化带灵活设置停车区,利用电子围栏技术,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在安全层面,《规划》也有详细的标准指引,如对于机动车道过街大于16米的道路,应合理设置安全岛,缩短单次过街距离。对于交通功能较强的道路,宜采用连续隔离形式,保护自行车通行不受机动车干扰;对于生活功能较强的道路,可采用标线隔离等形式,保护自行车路权并增强道路两侧的联系。

  在人行天桥布设方面,《规划》提到,当行人过街交通流量较大,人车冲突较严重,人行横道已无法解决时(行人过街量≥1600人次/小时),宜设置立体过街设施。

  ◎他山之石

  北京倡导慢行优先

  2019年底,北京市确定了“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首次将步行、自行车骑行等“慢行”交通方式放在交通发展理念的首位。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公路自行车等数量急剧增加,道路慢行系统面临通行空间不足、骑行难以连续、交织干扰严重等问题。对此,北京市交管部门持续推进升级改造,目前全市各级道路共建设慢行交通系统超过3000公里,形成了北京市慢行系统路网,不断提升慢行交通出行品质,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的出行方式,提高市民慢行出行的获得感。

  福州打造慢行“福道”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打造以福道为代表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统,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让人们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截至目前,福州市累计建成步道约700公里,基本建成以山道为亮点,水道为网络,巷道为底色,路侧慢道为补充的城市慢行系统。

  (记者 兰建春 唐韬)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