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 汇聚磅礴奋进力量
——2023年绵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发稿时间:2024-01-26 07:50   来源: 绵阳日报

  灯塔引航,破浪笃行。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一年,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掀起热潮,深入人心;

  这一年,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2023(第一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2023中国(绵阳)科技城无人机产业发展大会接续而至,央省主流媒体将镜头聚焦绵阳,让世界在这里看见绵阳、读懂绵阳;

  这一年,原创音乐剧《将进酒》走进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11个城市,7万观众跟着李白梦回大唐、徜徉蜀地、纵情千古;

  这一年,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创新之举,以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档升级,让文明风尚激发城市活力……

  回首2023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勇争一流,以坚持创新引领的火热实践,生动印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绵阳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高举思想旗帜 深化理论武装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是我市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绵阳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置于全方位、系统性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格局中,把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抓住“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等开展专题学习,示范带动全市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3000余场,扎实开展列席旁听工作,推动实现县(市、区)、园区党委(党组)全覆盖;建立健全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第一责任人、第一时间“三个第一”,多形式学习、广覆盖督查、全流程管理“三类体系”,政治坚定、理论成果、工作成效“三个转化”的“三个三”工作机制,“绵阳做法”被《半月谈》刊登。

  推进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设立“五市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2023年度立项扶持支持各类项目课题687项;获立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48项,14项成果在全省第二十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市社科联获评2023年度全省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州)社科联,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绵阳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创新宣传方式,不断入脑入心。组建市委宣讲团(队)、特色宣讲分队,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全会精神等,开展院坝学堂等对象化、分众化宣讲5650场。

  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我市基层理论宣讲经验被中宣部《党建》杂志刊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羌乡大地落地生根》入选省“理响巴蜀”理论宣讲优秀短视频;“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上榜全省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1人获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十佳金牌宣讲员,市委宣传部获优秀组织奖。

  让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闻媒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好用好学习强国绵阳学习平台,充分发挥《绵阳日报》、涪江观察等各类媒体平台作用,开设“理响绵阳”等专题专栏15个,指导县级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党的声音我来传”系列短视频。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绵阳。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汇聚起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赓续中华文脉 推动传承发展

  悠悠文脉,弦歌不辍。绵阳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国防科工文化、三国蜀汉文化等交相辉映,是“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承载地。

  细品2023年的文化之韵:一件件载入史册的文化大事,一部部熠熠生辉的扛鼎之作,一个个传承创新的文化项目,一场场惠民暖心的文艺演出,成为绵阳加快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硬核力量”,勾勒出绵阳文化自信自强的美好图景。

  保护传承,凝聚文化自信自强。系统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梓潼县、平武县龙安镇入选省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双试点”;梓潼县卧龙镇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入选四川首批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入选四川省历史名人文化传习基地;白马民歌等7个项目入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金峰雄狮等8个项目入选非遗扩展项目名录;成功举办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文昌文化、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交流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看得见,让文脉传下去。

  勇攀高峰,绽放新时代的文艺风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现实题材、重大历史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等加强选题规划,纪录片《李白》等8部作品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群星奖,创近十年最佳成绩。

  活化利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打造原创音乐剧《将进酒》,在全国巡演60场,入选2023年文旅部“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获第八届音乐剧学院奖“最佳表演团队奖”、大戏看北京2023展演季“艺术创新力”优秀剧目奖。

  文化惠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举办“名家开讲·涪江讲坛”12期,常态化开展越王楼“琼楼雅乐”民乐演出、“绵乐荟”文化共享空间演出、天青苑川剧演出、涪城区“涪音田园音乐会”、游仙区“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等演出活动,形成“周周有演出、月月有剧看”的文化演艺氛围。

  厚积文化之势,坚持文化为民。让优秀传统文化点滴融入百姓生活日常,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全市32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16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和2069个村文化室全部实现免费开放,进一步完善“城市15分钟、乡村十里”公共文化服务圈。

  大河奔涌,文风炽盛。如今的绵阳,文化事业产业“两翼齐飞”,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壮大主流舆论 凝聚精神力量

  牢记殷殷嘱托,激扬奋进力量。2023年春节前夕,央省市县四级媒体联动、齐聚石椅羌寨,解码新时代乡村振兴好样子,透过纸媒网媒、大屏小屏,将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全市上下奋进不息的力量,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绵阳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热潮。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这一年,翻开报纸,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真实记载着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步伐;打开电视,及时、精准、多维传播着绵阳“好声音”;浏览网页、滑动手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的融媒体产品展现着绵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重大主题,振奋精神、鼓舞士气。锚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美好蓝图,唱响主旋律,振奋精气神,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如一的着眼点着力点。统筹运用“报、台、网、屏、端、微”等平台,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开设专题专栏19个,组织策划重大报道、主题报道、深度报道等415篇。

  媒体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实体运行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筹),释放“1+1>2”融合效益,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创新探索,打造以绵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新版涪江观察客户端、直播绵阳抖音号、学习强国绵阳学习平台为主的传播矩阵,孵化培育以“新闻胖哥”为代表的精品垂类账号,以“辣1度”“第一评道”等为代表的优质新闻栏目,打造多层次、多形态、多声部的主流舆论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立足百姓视角,讲好故事、凝聚人心,让“有意义”的新闻,变得“有意思”。

  展示绵阳形象,广泛传播、立体呈现。《人民日报》刊发整版特别报道《四川绵阳: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最大增量”》,央视总台系列融媒体节目《山水间的家》《青爱的城》《江山如画》《乘着大巴看中国》走进绵阳,央视国际频道《中国舆论场》节目推出绵阳专辑,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砺剑》节目27分钟专题宣传《科博会的前沿脉动》、《南方周末》刊文《以文会友,绵阳有新意》、星球研究所《四川绵阳,别低调了》《绵阳:以山河为重器》等成为爆款。

  凝聚精神力量,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我市持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净化网络生态,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构建起的“三预四管五抓四报”体系工作成效做法,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深化价值引领 汇聚文明力量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示范培育、成风化人,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持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

  这一年,红色基因赓续传承。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示范点建设,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命名15个省级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5个岗位学雷锋标兵。依托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飞龙山红军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策划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全民国防教育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寓教于境,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

  这一年,不断攀登文明高峰。聚焦交通秩序整治、城市建设管理等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扎实开展文明创建“八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看得见的惠民之举、摸得到的利民之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绵阳市文明办被评选为2023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综合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年,文明引领“新风尚”。伴随着文明的持续滋养,绵阳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在村镇美丽上做文章,在村民文明上下功夫,通过高位推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等方式,深化拓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这一年,志愿服务精准触达。全市22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质增效,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文艺、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15.6万余次,服务群众150万余人(次);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建成并实体化运作、成为全省唯一全覆盖县(市、区)的市。全市8312支志愿服务队伍,93.6万名志愿者,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窗口单位等场所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构建形成“15分钟志愿服务圈”。

  这一年,文明之光持续闪耀。先进典型人物层出不穷,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传递着榜样的无穷力量,选树第六届绵阳市道德模范10名、绵阳市“新时代好少年”20名,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荣登“四川好人榜”,2人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这一年,以小家庭汇聚大文明。整合家庭教育平台阵地,统筹协调资源,构建覆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家庭教育服务阵地,促进家庭教育阵地建设立体化,依托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服务站、儿童之家等建立村(社区)家长学校,实现家庭教育阵地全覆盖。

  今日之绵阳,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2024年的大幕已经开启。回望来路,我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豪情满怀;展望前程,我们笃行实干、善作善成、信心百倍。

  新征程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理论武装更严实、舆论引导更有力、文明创建更利民、文化供给更充分、文旅产业更兴盛、对外宣传更出彩,不断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记者 郭若雪)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